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机械化、自动化的普及推动着人类社会大步迈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的两极。而迟子建作为自然孕育出的文学精灵,她与自然之间有着深入血脉的联系,她感悟着自然世界的广博与伟大,也懂得人类的脆弱和渺小。她始终坚持回归乡土大地,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渴望将人类重新纳入到生态系统这个整体当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本篇论文以生态伦理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批评为研究方法,以《群山之巅》、《额尔古纳河右岸》、《候鸟的勇敢》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迟子建文学世界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诠释,以及如何展示其立足现代性的生态反思和批判,表现人与自然契约的破裂,人与人关系的疏离,传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冀和实现人性与自然双重复归的终极关怀。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要分析了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生态思想的三大渊源,以及当前学界对于迟子建文学作品的在生态批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生态批评的定义与相关研究,以及生态伦理学四大流派的观点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为批判之维,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全面分析迟子建对于当前生态危机的深刻批判,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尤其刻画了自然生态危机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道德失范和个人的精神失落。第三章为重建之维,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唤回自然的主体性呼吁敬畏自然、亲近自然,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塑造理想的生态人格来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维持和自然的亲密关系,保存人的本真性,为拯救当前的生态危机,树立新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和道德示范。第四章为矛盾之维,笔者试图分析迟子建小说中,在刻画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存在的一些价值误区和伦理混乱,反思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并为生态批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提升“两创”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实践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转型发展的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它们的特征在于细胞或突变细胞的异常增殖。目前,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人类死亡率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二高,仅次于心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教育服务为标的的交易活动过程,是师生以追求偏好和效用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重复博弈治理教学过程的秩
<正>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事法律规范的集中体现。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民法典,都不约而同地将公证制度设定为规范重要民事法律行为
<正>明末崇祯时期的袁崇焕、毛文龙案是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公案.其中,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一案,清修《明史》公开了皇太极设反间计的秘密,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而关于毛文龙被袁
地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牢笼结构的硅铝酸盐无机聚合物,在材料领域和环境领域均得到重视。由于地聚合物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本研究将地聚合物作为重金属吸附剂,并对吸
伊斯兰园林与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并称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在伊斯兰园林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较另两大园林体系而言,无论著作数量还是研究
梁宗岱译介象征主义、探讨“纯诗”理论,追求一种将音乐性、玄秘感和理想化倾向推向极致的“纯诗”世界。梁宗岱认为,“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有品质。梁宗
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体验经济时代下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日益受到关注。文化旅游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游客体验”之间的矛盾。如何增强主体的体
根据护理学基础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实验课占学时比例较大的特点,为达到学生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操作逐步接轨的目的,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我校采取了结合临床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