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建筑凭借其表皮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景观。继“形式追随功能”的概念后有所发展,许多建筑表皮开始找回纹图像、图案或纹理这些曾经被认为是装饰的部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进入影像化的时代,建筑师将建筑表皮视作信息的载体,并追求独一无二的建筑形象。本文就建筑表皮的图像传达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收集、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表皮图像的内容、转译方式,以及其与表皮功能的结合、与材料语言的结合加以讨论,并最终指导三门峡市庙底沟博物馆表皮的设计。文章首先将被传达图像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由此归纳出图像传达的动因和常见的内容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图像的转译方式和表现尺度进行了归纳。在被传达内容之外,文章发现在当代建筑设计之中,图像越来越多地与建筑本体相结合。从表皮功能和材料语言两个方面分析,图像均呈现与表皮一体化的趋势。在表皮功能方面,表皮图像能够改变空间边界的性质、营造灰空间、塑造建筑在城市中的形象;同时可以参与调节建筑内部的光环境、热环境,并作为媒体宣传商业信息、传播城市事件。在材料语言方面,图像借助对材料本身丰富的处理手法呈现出来,常见材料如金属版、混凝土、玻璃等均有自己的表现潜力,建筑师和材料开发者对创新材料、创新呈像方式的探索为丰富的呈像的途径。表皮图像信息走向与表皮功能和材料语言的结合统一。庙底沟博物馆的设计中将庙底沟彩陶纹饰应用于立面之上,经过对彩陶纹饰的详细研究,通过混凝土模块、金属板、双层印刷玻璃三个方案的对比分析,探讨设计、空间、材料、工艺、构造和最终呈像效果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