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脂长链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进入小肠的18碳脂肪酸,提高乳脂长链脂肪酸及其不饱和度可提升牛奶营养价值。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瘤胃后泌乳所需的18碳脂肪酸的需要量,为进一步日粮调控乳脂组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通过对已公开发表的15篇关于泌乳奶牛小肠脂肪酸流量和瘤胃后灌注18碳脂肪酸对乳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相关数据,重新分析,研究了瘤胃后18碳脂肪酸与乳脂相应脂肪酸间的剂量关系以及对奶牛DMI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瘤胃后18碳脂肪酸流量数据的分析可知,硬脂酸日流量最大,但转移至牛奶的效率最低,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流量增加与乳脂中相应脂肪酸的含量呈现线性相关。瘤胃后灌注18碳脂肪酸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数据中瘤胃后灌注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乳脂中相应脂肪酸浓度间均呈现线性相关,而与乳脂相应脂肪酸日产量的相关性比较中,油酸和亚油酸均呈现了二次相关,即先升高后降低;亚麻酸数据不足。瘤胃后18碳脂肪酸供给量与奶牛DMI间呈现2次相关,总供给量在400-450g/d对DMI无显著影响。提高乳脂中α-亚麻酸(LNA;18 cis-9,cis-12,cis-15)含量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试验二的目的是通过十二指肠灌注富含LNA游离脂肪酸混合物观察牛奶中LNA含量的变化趋势。四头安装有十二指肠瘘管的经产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交叉设计分为两个处理组:增量灌注富含不同浓度LNA组(0,40,80,120和160g/d)和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十二指肠增量灌注LNA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产奶量有降低的趋势,并且随LNA灌注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降低,但4%乳脂矫正乳产量不受影响。随LNA灌注量的增加乳脂含量有线性增加的趋势,乳蛋白含量不受影响,但乳糖含量和产量随LNA灌注剂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降低。十二指肠增量灌注LNA后乳脂中18:3 cis-9,cis-12,cis-15(0.61-25.4g/100g总脂肪酸)和18:2 cis-9,cis-2含量线性增加,4:0,14:0和16:0脂肪酸的比例线性降低,乳脂中18:1 cis-9和18:2 cis-9, trans-11也线性降低。乳脂中20:5 cis-5,cis-8,cis-11,cis-14,cis-17含量随十二指肠增量灌注LNA而受二次影响,而18:0,18:1 trans-9,18:1 trans-11和18:2 trans-10,cis-12不受影响。试验三在试验的二的基础上,通过瘤胃后继续增量灌注游离亚麻酸,研究了对初产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的灌注剂量为0,100,200,300和400 g/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LNA灌注剂量的增加DMI和乳产量呈现线性降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灌注剂量的增加线性升高,乳糖含量线性降低。乳脂肪酸组成随高剂量LNA的增量灌注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总SFA和MUFA含量均线性降低,由于LNA含量线性升高致使总PUFA含量线性升高。随着LNA灌注剂量的升高乳脂中LNA的产量呈现二次式变化,灌注至300 g/d为止线性升高随后降低。试验四通过泌乳奶牛十二指肠回撤灌注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混合脂肪酸,研究了个别脂肪酸对奶牛DMI、泌乳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五头安装有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5×5拉丁方试验设计,五个处理分别为按照乳脂组成配制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A组,日灌注剂量为400 g/d);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组(B组,日灌注剂量为388 g/d);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组(C组,日灌注剂量为382 g/d);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组(D组,日灌注剂量为184 g/d);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E组,日灌注剂量为246 g/d)。每期21d,前14d为适应期,后7d为数据、样品采集期。试验结果表明,灌注不同18碳脂肪酸混合剂,对泌乳奶牛DMI、乳产量和乳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乳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来看,回撤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组乳脂中相应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而回撤硬脂酸时与A组无显著差异。当回撤灌注油酸时硬脂酸含量相对于A组显著升高,亚麻酸含量有升高趋势。说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对在奶牛泌乳过程中可为自身的限制因素;而油酸对乳腺硬脂酸和亚麻酸的转化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