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测定及其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被视为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一种癌前疾病,HCC的筛查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B型超声波及放射学检查等。但在临床工作中,AFP检测在肝硬化早期肝癌的诊断应用中常常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肝癌检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CD105即Endoglin,是一种增生相关内皮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105在培养高度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及恶性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则无表达,表明CD105参与血管生成,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   HCC为临床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新近研究表明HCC患者组织中CD10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H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尚无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测定以及CD105在肝癌诊断价值方面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和AFP在HCC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并进一步与传统的肝癌筛查方法-AFP检测作比较,判定CD105在肝硬化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60例,HCC患者40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当天空腹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AF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05阳性细胞比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q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变化HCC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40.26%±14.45%)高于肝硬化组(33.95%±7.38%)与正常对照组(29.91%±9.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33.95%±7.38%)高于正常对照组(29.91%±9.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Fig.1-3,Table1。   2. 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测定与血清AFP水平比较HCC患者的血清AFP的表达水平[(212.85±163.66)ng/ml]较肝硬化组[(23.87±21.27)ng/ml]和正常对照组[(2.56±1.42)ng/m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2。其中AFP>400ng/ml的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47.51%±18.04%)显著高于AFP<400ng/ml者(38.71%±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3。   3. 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水平与肿瘤大小的关系肿瘤直径>5cm的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57.08%±6.19%)高于肿瘤直径<5cm(32.70%±9.0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4。   结论:   1.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较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升高,AFP水平越高、肿瘤越大,CD105阳性细胞亦越多。   2.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水平可作为临床HCC诊断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