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头针对失眠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对失眠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方氏头针治疗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方氏头针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1:3比例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PCPA法造模,将PCPA配置成混悬液(300mg/Kg),大鼠腹腔注射该混悬液(1mL/100g),连续2天,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失眠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西药组、方氏头针组,加上空白组共四组。方氏头针组取穴:伏脏上焦(双)、思维穴、记忆穴(双);西药组:地西泮(0.92mg/kg)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均:均灌服生理盐水,1mL/100g,以上4组均每天干预1次,总共干预5天,5天后断头处死取相应脑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GLU、GABA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综合评价方氏头针对失眠大鼠的疗效。  结果: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脑内GLU结果显示:海马与下丘脑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LU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针刺组同模型组相比,GLU含量均降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GLU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脑内GABA结果显示:海马与下丘脑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ABA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针刺组同模型组相比,GABA含量均升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GAB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不同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两两比较发现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和下丘脑区c-fos蛋白表达光密度值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方氏头针组比较,海马和下丘脑区C-fos蛋白表达光密度值方氏头针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通过方氏头针干预失眠模型大鼠,使失眠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GLU明显降低,GABA明显升高,大鼠失眠得到改善,验证了失眠与GLU和GABA两种神经递质的平衡密切相关。  2.通过方氏头针干预失眠模型大鼠,使失眠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C-Fos蛋白的表达降低,从而改善睡眠。  3.实验中通过观察各项指标,发现方氏头针对失眠大鼠睡眠的改善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
其他文献
矾山磷矿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境内,是我国华北地区正在建设的大型矿山。设计规模为年产120万吨,目前正在基建,预计1993年建成投产。为了确保投产后迅速达产,初步设计要求投产前
当某人出现2次以上负面言行时,要由党组织的书记或班子成员对其进行谈话提醒、责令改正,此外还会进行量化考评,把负面言行记录与党员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挂钩。“规矩越来越多
杨世利 1975年11月,出生于中国福州马尾。  1993年9月,就读于育华中学根雕班,得郑光中、陈国光、林美贞等老师悉心指导。  1997年3月赴深圳学珊瑚雕,得台湾艺人指导。  2000年6月,拜冯久和门下的杨曾文大师为师,学习寿山石雕刻。他擅长泥塑、国画、寿山石雕、根雕、玉雕,素有“鬼斧”之称,尤以《齐天大圣》系列见长。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形象生动。其作品深受海内外业内收藏家的好评。    2
期刊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在腰椎间盘退行性中的作用和血府逐瘀汤对其的影响。  方法:取10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手术造模组与假手术组,每组5只,术后8周证实造模成功后分
1、 1月30日,昌平大院里最后一片没有落的叶子。    2、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挖了一个大坑。    3、把五车落叶倒在坑里。  4、 找来几十个桶,把它们粘满落叶。    5、 把这些桶放进坑里,由于风很大,有的树叶被吹掉了。  6、摆放是随机的。    7、 12月1日傍晚5点10分,开始“点亮”。    8、点亮。  9、点亮。  10、 全部点亮。    11、 重返大地。  12、 5点
期刊
纪连路1957年出生,1980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985年分配到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雕塑家协会秘书长、黑龙江省建设厅艺术专家、哈尔滨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专家、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评委。  1985年~2006年雕塑作品《梦》《回声》《萨满的企盼》《额尔古纳河的记忆》入选并获第七、八
期刊
耿博(耿建申) 1969年生于河北石家庄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1996年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  200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6年《我是美丽的》系列作品(8件)参加798艺术区金增鹤同乡兄弟联展  2007年《我是美丽的》系列作品(8件)在上海cross gallery画廊做个展  2005年入驻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至今    冰火浴?——谈耿博的作品     新中国的第
期刊
立体花坛本身是生态雕塑的载体,同时也是雕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它在主题思想、施工技术、艺术表现、环境效益各方面均体现了现代雕塑的生态化,成为城市绿色雕塑的代表.
永远离我们而去的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库巴索夫先生(图1)是一位对新事物、对各种高深知识孜孜以求的人。这一特点体现在许多他所塑造的人 Sergei Anatoliyevich Kub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