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P.fluorescens 2P24、CPF10、T.harzianum T4对黄瓜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有益生物及人类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大,以微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作为新的方式防治植物病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作为外源微生物,将大量的生防菌释放到田间可能会对土壤土著微生物群落造成巨大影响。而目前的生防菌研究大多集中在生防菌对靶标微生物的影响方面,生防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报道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传统平板计数、DGGE技术以及T-RFLP方法,综合考察生防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P24、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PF10以及Trichoderma harzianum T4对黄瓜根围土壤细菌的影响,为外源微生物引入对土壤微生态的安全评估提供技术和基础。回收田间施用的荧光蛋白标记的生防荧光假单胞菌,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2P24定殖能力比CPF10略强,但差异不显著。分别释放2.8x107CFU/g干土和5.0×107CFU/g干土的2P24和CPF10生防菌到田间后,这两株生防菌在黄瓜根围土壤中的数量逐渐下降,在56天时生防菌2P24和CPF10浓度仅维持在1.2x103CFU/g干土和6×102CFU/g干土的水平,并且没有检测到菌株在田间大量残留以及扩散现象。平板计数的方法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2P24与CPF10在引入后的第14天开始对根围土壤可培养细菌存在抑制作用,到56天时仍能检测到,但强度有所减弱。2P24和CPF10对细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木霉T4在引入的7-21天表现为对根围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促进作用,而在28天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到70天时,木霉T4对土壤细菌影响明显减弱。虽然不同生防菌的引入都影响土壤可培养细菌数目,但影响不显著,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同处理组细菌数量均维持在同一数量级上。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2P24与CPF10在引入7-28天内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改变,42天后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二者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一致。引入后14天,木霉T4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并持续较长时间,直到70天时细菌群落结构才恢复到对照水平。可见,这3株生防菌对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通过DGGE条带测序比对发现荧光假单胞菌2P24与CPF10均对土壤中的蓝细菌、β-变形菌、葡萄球菌、微杆菌存在抑制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芽孢杆菌的生长。2株生防菌对这些菌的影响时间较短,一段时间后基本检测不到相应菌群的变化。虽然2P24与CPF10对相同菌株产生相似的影响,但CPF10对某些菌株的影响明显晚于2P24。木霉T4对根围土壤细菌群落中多个菌属产生较大扰动,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表现为对蓝细菌、β-变形细菌、沙雷氏菌、葡萄球菌、伯克霍尔德菌、酸杆菌和一些不可培养细菌的强抑制作用,以及对芽孢杆菌、土壤杆菌、芽单胞菌的显著促进作用,但在植物收获后细菌群落恢复正常。综上所述,3株生防菌的引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干扰是短时间的,影响程度较小不会长期对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构成威胁。研究中发现,气候、植物生长阶段、生态微环境等其他因素,是造成细菌群落多数重大演变重要因素。可见,3株生防菌具有较好生态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针对湖泊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鱼类小型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渔业问题,鳜放流增殖渔业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渔业模式,但有关鳜人工放流的渔业生态学及生态效应评估
盐碱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的非生物逆境,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培育耐盐碱(耐旱)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盐碱地最为经济、快捷的方式。本研究将Bar
IEEE802.11是目前最流行的使用CSMA/CA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的基本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是基于竞争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DCF定义了两种媒体接入机制:基本接入
油菜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然而,目前我国油菜平均含油量却只有40%,比进口油菜籽的含油量低了三至五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现在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油料作物的需求很大,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油料作物才能满足缺口。因此提高我国油菜籽的含油量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学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很严重的破坏,因此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成为该地区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本文以晋西黄土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三种人工林群落为
未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有限的频谱下提供尽可能高的传输速率,这就需要采用高频带利用率技术。在理想情况下,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可以使得信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大量转录区域可产生非编码RNA,其中的一类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具有大部分mRNA的特征却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调控各种生命活动,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
毫米波低噪声前端是决定毫米波接收机灵敏度的关键电路之一,也是目前制约毫米波系统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毫米波低噪声前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先对W波段接收机前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嵌入式Internet技术可以实现将各行各业广泛存在的电子设备接入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