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基于预期的现实选择——一项关于“小升初”中家长择校行为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校现象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对此莫衷一是、争鸣不已。本文以择校行为中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对盐城市一些子女即将或者已经面临过“小升初”考试的家长进行了访谈,作为择校大军中的一部分,他们对择校有很深的感受,他们的择校行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对这些家长的访谈,本文分析了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家长择校预期产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以及家长为择校所做的准备,包括让子女进入重点学校、学习艺术特长、开拓关系网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中有关理论,分析了当“小升初”考试真正来临时家长们的现实选择行为,包括他们在择校过程中如何运用他们所拥有的权力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如何面对子女的心理变化、如何“找人”以及为解决这些困难做所做的努力。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择校问题的措施并且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强调了实现教育公平中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离开政府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公平就无从谈起。为了解决择校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必须提供制度化的机制增强公平的进程,通过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教育投入、规范当前的择校行为等措施,最终可以多途径、多形式实现教育公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世界认可的有关初育的研究数据均表明女性年龄增长趋势明显,这也引起了学者对初育年龄增长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根据不同的研究取向,以往对初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育年龄
本文通过电视下乡的信息输入过程分析描述了现代性与国家两种外部力量对于村庄公共生活的影响。 通过电视的直达机制,村民与中央政权发生了单向收-发的信息传递关系,这使得
本文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以转型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变迁为铺设,选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G 县西村作为研究个案,来呈现出回族乡村社会人际关系与权威格局的变化。以回族寺坊中的
当前,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研究,更多是以静态的视角阐释其困境和原因是什么,很少以动态的视角研究出现这些问题和困境的过程。在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各单位会针对机构设置、人员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的考试诚信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角度,主要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非正规就业不仅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海绵”和“蓄水池”,而且因为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己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矛盾的一条现实途径。许多研究就业问题的专家已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