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加强型拱形结构的性能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拱结构具有受力较为合理、自重轻、造型优美等许多优点,是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但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加,这类结构具有应力分布趋于不均匀,变形也急剧增加的特点,因而它的跨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使钢拱结构既轻巧又适应于大跨度,各国学者提出了很多通过增加拉索对钢拱结构改进的方案,但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索-拱结构(无撑杆)上,对其它改进方案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预应力钢拱结构,该结构体系是根据钢拱在全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及变形,分别在钢拱的中间部分内侧和两边部分外侧增加适当的撑杆和预应力索形成。本文称此结构为预应力加强型钢拱结构。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本文着重计算分析了该结构以下几方面受力性能: 1) 分析了该结构在全跨节点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计算显示了该结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随全跨节点荷载增加以及初始预应力增加的变化规律,同时与普通钢拱结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 2) 分析了改变该结构两侧撑杆的相对长度对改善结构受力性能所起到的优化作用,计算显示了改变该结构两侧撑杆的相对长度后,结构在不同全跨节点荷载作用下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的变化规律。 3) 对该结构在半跨节点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提高结构抵抗半跨荷载的能力。并对改进后的加强型钢拱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对预应力加强型钢拱结构的受力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本文把这种依据钢拱结构的受力特征在其适当位置增加撑杆和预应力索以约束其弯矩和变形从而改善结构受力特性的思想应用于单层柱面网壳,形成了一种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本文把它称为预应力加强型柱面网壳。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本文对该网壳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及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按照网壳结构的设计要求,对所建立的预应力加强型网壳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了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杆件设计以及各最不利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2) 依次对该网壳结构在不同全跨节点荷载作用、施加不同初始预应力以及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显示了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与纯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对比。 3) 对该网壳结构进行了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并与纯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大幅增长,为建筑业用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储备,一种新型的居住建筑体系——钢结构体系住宅开始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开发研究。到目前,对该体系的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了汽油和洗衣粉污染土的物理、力学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了Q235钢的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和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由灰关联法建立起腐蚀速率与污染土腐蚀参
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发展,地压显现十分明显,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破坏严重,对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锚喷加固机理研究表明,造成锚喷支护失效
以佛山市东平河水源作为实验微污染原水,氨氮NH3-N浓度为1.5~2.5mg/L,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自制氧化铁改性石英砂(简称“改性砂”)为滤料,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冲击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性能优异,但因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足,在我国一直没有工程应用。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对项目试验研究的试件模型设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变径灌注桩基础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重)型建(构)筑物,虽然已有资料对变径灌注桩的单桩承载机理有了介绍,但到目前为止,对变径灌注桩这一新桩型的在竖向荷
对于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评估而言,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建立一个真正反映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及构件地震损伤程度的损伤指数定量表达式。为此,各国的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是在楼盖中放置薄壁圆管以形成空腔的一种新型无梁楼盖。目前,对这种楼盖的研究刚刚起步,迫切需要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其设计和施工。论文通过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的深入发展,很多省会城市以及大城市相继出现了综合体建筑,就是将办公、住宅、娱乐、商业等多种使用功能集中在一起,而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大底盘多塔的
钢管结构因其具有轻巧美观,用钢量省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铸钢节点在现代大跨钢管结构中表现出了造型美观、可塑性强、受力安全合理等优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