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煤岩体的“三高两强”赋存环境给矿井巷道支护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是业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我国典型深部矿区之一,平顶山矿区主力矿井开采深度已不同程度超过800 m,现有实践表明,深部巷道围岩松软破碎,具有变形大、流变性强等特点,采用浅部巷道的支护技术,巷道围岩难以保持长期稳定。因此,系统深化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以提高围岩自承能力为核心,对围岩协同控制机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为深井巷道支护方式选择和技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平顶山矿区主力生产矿井构造应力显著的地应力分布特征,掌握了深井巷道围岩结构特点和典型物理力学特性。结合围岩蠕变试验结果,推演了围岩蠕变等围压三维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在多个矿井进行了普适性分析。原位实测分析了巷道围岩强度、内聚力和弹性模量衰减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了围岩强度衰减模型,研究了侧压系数变化对巷道围岩应力演化及变形的影响,掌握了深井巷道全断面持续收缩、底鼓量和两帮移近量明显大于顶板下沉量的总体破坏特征,明确了巷道围岩主要承载区的位置(2.4-3.0m)与力学特性。(2)以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结构协同承载、支护(力)协同作用、“支护—围岩”协同控制(“三协同”)为切入点,分别建立了围岩内外承载结构、支护(力)间协同作用和“支护—围岩”(粘)弹塑性“三区两圈”(弹性区-塑性区-破碎区,内承载圈-外承载圈)力学模型,研究了深井巷道内外承载结构协同作用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支护强度下深井巷道变形随支护时间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三协同”控制机理,确定了协同支护合理的支护强度与时机。(3)根据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分为高应力型、低强度型和复合型三类,明确了“协同支护构建承载结构,结构协同承载控制围岩变形”的控制思路,明确了以高强支护强化外承载结构、注浆改性内承载结构和卸压改善应力为主要途径的深井巷道承载圈层“强外稳内”控制对策。提出了以双层喷浆、锚杆-锚索(束)注浆、锚索棚支护、底板卸压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关键支护技术,研发了配套材料及设备,探索完善了相应的注浆工艺措施,构建了协同作用效率评价方法,形成了深井巷道围岩内外协同承载控制技术体系。(4)结合热轧厚壁中空注浆锚杆、锚索和水泥注浆添加剂等新型材料大范围强力锚固的特点,针对高应力低强度复合型、低强度型、高应力型巷道围岩控制需求,基于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确定了三类巷道合理的支护方式、参数及支护时机。实测掌握了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变形与破碎破裂区发育特征,建立了巷道表面围岩变形量和协同作用效率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巷道掘前支护效果预估和掘后围岩变形预警的协同效率评价方法并指导巷道支护。上述研究成果在平顶山矿区一矿、四矿的典型深井巷道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关技术能有效提高内外承载结构的承载性能,三类巷道内外承载结构的协同作用效率分别达到86.33%、80.8%、86.05%,显著控制了围岩变形。该论文有图142幅,表20个,参考文献182篇。
其他文献
反问题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其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广泛性得到密切关注。然而,由于反问题不适定的本质,直接求解无法获得其稳定解。因此,为求其稳定解,需要使用正则化技巧。常用正则化技巧包括变分正则化方法以及迭代正则化方法,其中Landweber型迭代以及Newton型迭代正则化方法是两类重要的迭代算法。本文将分析Landweber型加速算法和几类Newton型迭代正则化算法并且用于重构
1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芪玉三龙方对小鼠LLC移植瘤生长的抑瘤作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该方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靶点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芪玉三龙方辅助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2.1模型构建采用LLC肺癌细胞株传代培养移植法构建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胰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稀释、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 L,吸取细胞悬液0.2 m L注射于C57BL/6小
山地老采空区地面移动变形破坏是地面建筑的主要威胁,因此,如何保证城市建设不受采空区的影响、确保地面建筑的安全性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冀北山地鹰手营子矿区为例,综合采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调查、原位监测、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山地老采空区地面地质灾害机理及场地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依据冀北山地鹰手营子矿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山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分布特
介绍了CaO经水合煅烧后的特性,分析了煅烧终温和水钙比对样品孔隙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水合煅烧有利于提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和优化孔径分布,不同水钙比水合样品具有不同的脱硫能力,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小孔的数量减少,大孔的数量增加,随着水钙比的增加,样品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小孔的数量减少,大孔的数量增加。
通过对所配的太空反射绝热涂料的研究,在涂料填充料颗粒大小为50~120μm时,选用三种不同填充料.结果表明,交联剂(或粘合剂)不同,对涂料的绝热性能影响很大;温度升高,内外温差增大,涂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环境破坏40%应该直接归因于人类的非绿色消费,而工业污染又多数是由消费需求驱动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和“碳中和”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厘清城市居民不同类型绿色购买行为的复杂驱动机理,并据此设计有效干预与引导策略,是建设生态
学位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是以氮元素部分或完全取代镍元素使其组织奥氏体化的一种新型工程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磨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并在诸多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氮作为促进奥氏体形成和稳定的合金元素,其含量与分布状态直接影响着高氮钢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最终决定其综合性能。因此,揭示氮的赋存与迁移行为并明晰高氮粉末制备过程的增氮机制,对于促进高氮钢的推广应用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