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大连地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比,分析大连地区分析了脊髓损伤的发病情况,并通过不同的术式来对比分析脊髓损伤预后康复的程度以及相关并发症,以进一步丰富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脊柱脊髓损伤原因、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康复等相关流行病文献,设计调查表,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月大连地区三级医院收治的所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病例,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个人资料进行统计筛选得出这些患者接受比例,通过对基本情况如年龄、致病原因、职业,是否手术及手术术式(颈段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胸腰段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以及微创手术7种方法),术康复情况(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并发症(褥疮、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痉挛)等条件,病例收集完成后,进行质控核查,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次统计分析大连地区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2750人,其中最高发生在41-50岁,比例在24.9%,且呈向老年发展。致伤原因中交通意外(33.5%)、跌倒(29.1%)、高处坠落(13.6%)排在前三位,交通意外是最主要的原因。从事工人这一职业的受伤人群最多见(42.9%)。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行手术治疗的占总人数的44.5%。颈段手术常选择前入路(43.4%)和后入路(44.6%)两种,胸腰段手术则以后入路(73.1%)最常应用,近年来微创方法(16.8%)也逐渐增多。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采用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之后术后一周(5分、7分)、一个月(7分、10分)、一年(11分、12分)的脊髓康复和肌张力恢复较好,而颈前后入联合手术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均较前两者相差很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中,前路(一周、一个月、一年分别为5分、8分、9分)和前后联合入路(5分、8分、9分)的术后各时期康复情况较后入路(8分、11分、13分)及微创方式(6分、10分、12分)也有明显差距。颈段和胸腰段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年褥疮并发症的概率最大,分别是77.6%和86.4%,同时泌尿系感染(67.2%、68.2%)、肌肉萎缩(62.1%、77.3%)以及痉挛(56.9%、68.2%),相对其他几种手术方式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都高。结论:(1)大连地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患病概率人群的年龄在41-50岁为主,且老年人患病几率逐年增加,职业主要以工人最多,致伤的主要原因为交通意外和跌倒,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跌倒这一因素会逐年升高。(2)大连地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中颈段常选择颈前入路和颈后入路手术两种,胸腰段则常采用后入路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通过不同手术方式来治疗脊髓损伤并综合评价其预后康复程度,最后得出颈段及胸腰段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治疗方式的评分最低,并且预后时间愈长,术后康复情况也相对较差。(3)大连地区颈段和胸腰段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褥疮、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以及痉挛等概率高,其他几种手术方式相对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