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景摄影测量与机载激光技术的林分参数反演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m181512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资源信息一般指林分因子,包括森林类型、蓄积量、树高、胸径、郁闭度等;获取林分因子的传统做法是测绘人员实地测量统计,这种做法往往耗时长,并且测绘周期正比于测绘区域的面积大小,此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撑。目前,传统的测绘方法正在被新的测绘技术取代。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均属于非接触型的三维坐标采集技术,均能快速准确的获取到被测目标的三维坐标信息。结合计算机视觉理论,两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业方面的研究,比如碳储量、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风害评估等。本文以人工混交林和复杂地形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林分参数反演工作,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空间结构的单株树的点云提取算法。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点云数据的x、y坐标转换为灰度图像的行列坐标,其高度值则转化为图像像素的强度大小,从而将林分点云数据转换成图像;然后根据局部极大值原理求得各株树木的顶点位置,根据顶点与地面的高度差得出树高;接着根据树冠八个方向的高度变化趋势提取出树冠的边缘信息,进而提取出单株树的点云,根据树木点云的行宽和列宽可得出冠幅的大小,再根据经验方程来推算出胸径的大小,最后通过外业测量的数据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树高的R~2=0.75,而冠幅的R~2=0.61。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提出了基于梯度变化的单株树的点云提取算法。同样,先将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的x、y坐标网格化,分别获取每个网格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换为二维灰度图像I_h和I_l,前者用来提取单株木的点云数据,后者用来提取实验样地的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据。然后利用局部极大值原理得出单株木的顶点,再提取出I_h的梯度方向矩阵,从每个树冠顶点处进行区域生长,提取树冠边缘信息,进而得到单株木的点云数据。接着根据双边滤波器对I_l进行平滑去噪,从而得到样地的地表信息,算出顶点和地面的高度差即树高;根据树木点云的行宽和列宽可得出冠幅的大小。最后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树高的R~2=0.77,而冠幅的R~2=0.65。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研究新型林业测绘手段的林分参数反演准确度,旨在帮助林业测绘工作拥有更加完善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提高外来器械质量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满意度。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操作过程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工作中外来器械质量管理进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变化,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转变。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选
物联网关注的安全因素包括安全保护、安全控制和隐私保护等需求,其中安全保护包括了传统安全问题考虑的一些属性,如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等,是为了保护物联网系统不被攻击;隐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输信道的高频损耗、串扰和反射等非理想因素的存在,高速通信系统中信
目的:为评价经动脉介入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AC)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从互联网各大医学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
<正>黄瓜苗期猝倒病是蔬菜育苗中的常见的土传病害,一般发病率为20%~50%,严重时可达80%以上,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猝倒病发生更加普遍,危害程度也明显加重,其主要病原菌为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由无机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同有机配体结合起来形成配位聚合物,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它们在存储分离、传感器、离子交换、吸附及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得汽车保有量几近呈指数式增长,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等城市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辅助驾驶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关于自动变换车道方法的研究局限很大,仅依赖于其自身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信息。在整个车道变换过程中,假定周围的车辆状态是静态的与复杂且可变的实际道路状况相矛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网络信
荧光显微具有非接触、高对比度、高分辨、可进行特异性标记等特点,逐渐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荧光显微成像方法已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