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硒对燕麦生长期光合特性及硒吸收影响的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indows365666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年生植物中典型的禾本科燕麦属草本植物,营养成分丰富,对于硒的蓄积能力相对较弱,且我国的燕麦主产区普遍缺硒。燕麦的生长既受遗传因素控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条件中,施肥是影响作用较大且相对易于调控的因素。对人体进行适当的硒补充有益于身体健康。本研究以白燕二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根部基施和叶面喷施2种途径,设定0、9、12、15、18 mg·m-2五个外源硒施用梯度,通过对各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光合参数以及硒含量的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外源硒对燕麦生长期光合特性及硒吸收的影响。以期达到增产创收,保护环境,生产出令人们满意的富硒燕麦。对燕麦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外源硒会对燕麦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当施硒量超过15 mg·m-2后会对燕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在株高、叶面积、茎粗、根数、总根长、根粗和根体积等指标上均可得以体现。对燕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外源硒可增加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当浓度超过一定量后则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外源硒对小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但对穗长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两种处理方式中施硒量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浓度为15 mg·m-2时产量达到最大。对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在一定外源硒浓度范围内,燕麦叶片的SPAD值随外源硒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Cond)均随外源硒浓度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不同的施硒浓度下,Pmax、Ic、Is和Rd等光响应曲线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部基施12 mg·m-2处理下的Pmax最大,相比CK提高47.7%。作为光合作用产物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外源硒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外源硒施用对于燕麦硒吸收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外源硒施用方式均会提高燕麦植株的硒含量,且各器官硒含量与外源硒施用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根部基施外源硒量与燕麦根、茎、叶、穗、籽粒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91、0.818、0.98、0.969、0.991;叶面施硒量与燕麦根、茎、叶、穗、籽粒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856、0.947、0.991、0.982、0.95。根部基施与叶面喷施外源硒时硒含量最高的器官分别为根和叶。两种施硒方式的硒转移系数均随外源硒施用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根部基施的硒转移系数显著低于叶面喷施,二者相差2.46倍。硒利用率随外源硒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外源硒浓度过高时会对燕麦植株造成毒害作用,硒利用率下降。通过对燕麦籽粒硒含量的测定确定了富硒燕麦的外源硒浓度最适施用量为15 mg·m-2
其他文献
在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的内容、重点、秩序和机制等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
<正>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够给IT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部门历来是IT技术与产品最大的使用者之一。
邓小平的独特个人经历、思维素质以及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等因素决定了他的理论创造方式有着以下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动摇;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
<正> 2001年7月21日,公安部消防局陈家强局长亲自打电话给天水支队政委孙国政,询问68202部队“6·23”火灾爆炸事故和天水长城开关厂“7·9”硝酸爆炸火灾事故现场情况及扑救
<正> 本文研究估价孕期急性胆囊炎药物保守治疗的有效性和确定超声对证实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复习了1979年7月~1985年1月二家医院住院病人中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状况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应科学合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仅出现计划与教
法律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的制度性规范,开发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法律制度有不同的需求,本文就是以过渡阶段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法律供给为研究对
恐怖分子利用因特网招兵买马、训练人员、煽动并指挥追随者。在网上他们基本不受法律、政策或惯例的束缚。有些国家已在培养"网络战士",甚至组建了营/团级网络战部队,其主要
跨学科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当前教育实践的前沿课题。利用平板电脑促进跨学科整合实践,实现高效课堂具有可行性。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率先开展基于平板电脑的跨学科整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