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嵞山体”与明清之际“诗史”观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文作为桐城方氏一员,虽然在后世的名声远不如同时期的方以智,但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他交游广阔、诗名也闻名于天下。在他的诗歌中,无论是在明朝时的年少交游,还是入清之后的遗民生活,每一段生活经历在诗中都有较为清晰的展现。明清之际,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坛中人对“诗史”的解读又有了新的观点,尤其是遗民诗人群体,他们有了更加明确的创作诉求。方文诗歌有“嵞山体”之称,其诗歌在当时就被诸多的文学家认为具有“诗史”的价值。虽然它在后世的影响远不如同时期的“梅村体”“宣城体”,但它依然为我们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生活、诗坛风貌以及遗民群体的创作心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将方文的诗歌放置在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下,并且结合当时文坛上对于“诗史”看法的争论,进行比较,对方文的文学活动和诗歌成就进行综合研究,将“嵞山体”放入明清之际对“诗史”观念解读的变化中进行分析。本文包括一下几个章节:在绪论部分整理了近年来关于方文诗歌研究的部分成果,包括方文诗歌的文学成就、交游酬唱活动,及部分关于明清之际的诗歌背景研究,并说明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方文的家学渊源和交游活动。主要包括与方文有密切交集的方氏族人,以此来大致了解他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及梳理方文在明朝时参加过的诗社、文社,以及方文入清后的遗民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方文在当时不仅得到了文坛认可,而且交游非常广阔。以此为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方文的诗歌。第二章是对方文诗歌特色的分析。从诗学杜诗、白诗风格和遗民情怀的寄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遗民情怀的寄托上选择了两方面:第一,梳理方文诗中表达的对崇祯年间出现的《心史》的看法。第二,是针对清代“易服”政策,方文在诗中汉族传统服饰来表达故国之思。第三章围绕“嵞山体”展开。说明“嵞山体”在当时确实存在,并且分析它产生的影响,以及《嵞山集》流传情况的探查。第四章列举方文来往的文人中,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诗人,将他们的“诗史”观念进行分析比较,结合遗民诗人的创作背景,从中探寻易代时期文人群体的思维特点,分析明末清初诗人对“诗史”观念理解上的区别,探究这对“嵞山体”特色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是我国重要的橡木资源,目前对其在葡萄酒酿造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以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和美国橡木、法国橡木为材料,采用
东北酸菜是东北地区利用大白菜发酵腌制而成的一种特色食物,东北地方特色浓郁。本研究利用基于可培养微生物分析技术、DGGE分析技术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在自然发酵和加菌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三点,首先根据无人作战平台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方向为参考,以技术目标为设计前提,结合实际的情况,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设计和计算,从底盘系统,动力
本文根据桥梁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特点,结合河南省原阳至新庄高速公路原阳互通立交A匝道桥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过程,探讨其主要控制措施和工艺,以期在同类工程中参考应用。
背景线索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其情绪面孔识别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从场景背景线索和语义背景线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自上世纪以来,他的诗学思想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诗史”说是其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代表诗人心迹。本文以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置于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不仅会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拓宽并延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该实验项目最初源于作者的科研课题,综合蛋白的结构、荧光标记DNA与DNA分析仪在酶动力
2008年金融危机前,以《巴塞尔协议Ⅱ》为蓝本的资本监管措施忽视了银行业经营的顺周期性问题,低利率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企最终导致了发端于银行次贷危机的
近些年来,随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建筑结构中,为我们了解结构的服役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结构安全提供了方便。土木工程结构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也对结构健康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用有限的传感器准确估计大型结构的状态和参数,识别其关键部位的损伤成为了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EKF)是利用部分观测的结构动力响应实时识别结
企业的管理者、新员工及老员工都要行动起来,促进新老员工融合,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前几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一部情节离奇的心理剧,剧中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