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蓬勃兴起,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观众的兴趣从而指导影视创作的手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13年,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第一次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影视创作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此全球的影视业都开始关注大数据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对我国投拍的电影《美人鱼》的大数据分析也为今后的影视创作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依据。但当前大数据在影视创作上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仅仅只依靠市场、收视率、票房来评价影视作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票房反映不了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不了人们对一部作品的喜爱程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大数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影视创作背景,所谓的大数据指的是海量的资料和数据,大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分布式云平台将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或者其他数据收集上来之后,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的手段,当然,其目的可能多种多样,用户行为分析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大数据一般指数据容量大,数据种类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需求快。对海量数据的快速筛选、精准投放或者是用于指导营销和决策,大数据和云计算拥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社交网络发布信息没有任何门槛,信息如病毒般扩散,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用户的决策或者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亦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其次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影视创作现状,这部分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美人鱼》电影在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的另一面是影片的批评声不断,一直饱受争议,也说明这部电影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是主力军,电影《美人鱼》通过大数据分析以青少年受众为主要突破口,并在之后的市场定位、生产制作过程和营销策略等等方面无一不围绕着这一群体进行设计,这使得电影《美人鱼》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争议。三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影视创作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我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影视创作的不足。对于电影的投资方来说,当然希望投资的每部电影都能够获得很好的票房,获得不错的收益,因此,投资商就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大数据分析对影视创作来说,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就是在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社会里,投资商为了规避风险,使得很多有价值的作品得不到拍摄的机会,因为没有投资商愿意投钱拍摄。最后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影视创作对策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影《美人鱼》虽然有争议,但总体上仍然可以作为成功的案例。电影首先是要以消费者、受众为中心,明确市场定位,这也正是电影《美人鱼》通过大数据分析所做的努力。但是,电影终归还是门艺术,是艺术就要有艺术价值而不能为商业利益所绑架,所以,拍摄一部影视作品的最终目的应是一部观众喜欢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影视创作大数据的理论研究上我国还比较缺乏,大多都是对实例的分析,缺乏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此外,我国的影视创作和好莱坞影视创作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面对新媒体和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变革,帮助影视创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