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对媒体的使用也日趋增多,媒体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作为数字原住民,在青少年实现自我成长过程中,不只是心理上未能保持成熟,而且还缺乏判断和控制能力,未能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的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信息传播的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媒介信息的传播由原来的点对面发展到每一个个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的多样化的特点,然而,新媒介在丰富学习资源与沟通方式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对青少年受众的弊端。所以,强化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并且让其成为主要的受众,而非被动的授受者已是当前迫在眉捷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对当代高中生的新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制作科学的问卷以及个别访谈,了解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现况,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对当代高中生的新媒介素养现状做理论分析,总结梳理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以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缺乏等突出问题,为本研究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总结,找寻信息技术课程与新媒介素养培养的“融合点”,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新媒介素养中提升出的全新实施方案,高中信息课程中融入素养教育,针对实践提出了教学案例,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新媒介素养并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提升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最后,笔者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新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予以总结,并结合当前高中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提出对未来该领域中需要改进与探索之处,以及策略与方法的改进研究。新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管齐下,对培养高中生新媒介素养建立起更为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积极稳妥实施地方政府大部门制,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受制于国家制度化规范供给对社会的组织化生长的隐形侵蚀、权责同构压力型体制下政府越位对社会公共空间的显性蚕食,以及刚性维稳思维下政府对社会的组织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意规避,当前我国社会及其组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部制改革对社会协同的要求,改革进程与政府治理绩效被无形迟滞和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浪潮,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信息生成方式,在可预见的将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不仅是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变革,更是推动了企业经营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与其他省(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了河南省的自主创新发展状况以及比较劣势,提出了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改革对教学的效果。方法将2008级481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09级522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三位一体实验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要运用语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并掌握吉林省40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继而为吉林省脑卒中有针对性地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并为筛查出的高危人
<正>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