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需要国民共享改革成果”、“人1:1老龄化带来世纪养老危机”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四个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如何妥善解决中国约9亿农民的养老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基于基本的公平正义、国家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把重点放在了城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而农村养老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的削弱,使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日趋弱化,存在诸多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因此,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一项关系到数亿农民的最重要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 本文结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理论,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问题、制约因素、解决对策以及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特征、效益和现实意义,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海沧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成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海沧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