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面瘫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有无差异,从而为针刺治疗该病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穴位选取患侧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试验组采用针刺面瘫穴(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配合常规针刺。面瘫疗效判定采用王声强提出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的修订案》。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后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9.70%,经秩和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4、7周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1周就有了显著面肌功能改善。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同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至第2周患者面部功能同疗前比较有了改善。组间比较:在治疗的第1、2、4、7周,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穴配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1周后有了显著面肌功能改善;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同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至第2周患者面部功能同疗前比较有了改善。针刺配合面瘫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更快,对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上有明显效果;该疗法安全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