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即系统地将基础教育指标加以结合,以便测量基础教育系统中各个复杂成分,实时反应人民群众基础教育满意率和满意度综合状况,进而为基础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完善的教育信息,为其做出合理可行的教育决策及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的机制。作为基础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的一种工具和载体,对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研究是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基于“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已有教育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将研究主题确定为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比较和建构,试图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建构适用于目标地区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个案测试、学者评估和民意调查的方式进行可行性、科学性和公信力验证。旨在增强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建构的科学性和理据性,推动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研究的深入化和具体化,提高指标体系之于满意度研究的适切性和准确性。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对比剖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选文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数据来源、指标频次和指标具体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不同指标体系呈现出来的整体性特征。运用比较研究法对选文进行建构取向、建构思维方式、指标维度展开方式、具体指标的表达等维度的学理分析,以把握不同指标体系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脉络和价值取向,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研究成果,为目标地区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理论思考是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主观性、前提性构设。文章从理论探讨的依据、政策文件的依据、学校探索的依据和教育发展指标的依据四个方面介绍了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论断前提和构建基础;从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结合、通用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全面性与概括性相结合、可得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四个方面介绍了指标体系构建所遵循的规定和标准,所蕴含的价值倾向和基本立场;从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和确立与释义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指标体系的宏观构架和微观要素。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实践测试。实践测试是判断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最后环节。通过个案分析验证指标体系信息采集和结果生成的可行性。通过学者评估验证指标体系理论基础、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的科学性。通过民意调查验证指标体系的公信力,并根据回收问卷调查结果,充分采集广大民众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针对基础教育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给予相应的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