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的《无词歌》创作于1830年至1845年。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形成了浪漫主义潮流。这些新的潮流,对其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内声部和声、体裁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中现存的书信往来、个人日记以及《无词歌》音乐本体进行了整理分析,依据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自身演奏实践,通过对该作品触键方式、内声部旋律、伴奏织体以及力度控制的演奏研究,旨在从文学角度来解读《无词歌》的音乐特征,丰富演奏者对该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使演奏者、听众和门德尔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