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S.N.艾森斯塔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既带来了人类的进步,更来了人类的不安.如何透过现代性展开的历史,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构建和谐的、有生命力的社会政治秩序?如何认识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引生的各种紧张与对立?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现代化道路,以及如何化解现代化过程中各种抗拒带来的挑战?诸多问题已构成我们时代关注的焦点,也是转型中的中国必须破解之难题。 面对时代的困惑,西方知名社会科学家S.N.艾森斯塔特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维度,他把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结合起来研究,从宏观视角解析了多元现代性储存在轴心代文明中的历史基因——超越秩序与世俗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张、以及化解这种紧张的不同方式的制度化,揭示了早期现代性的形成、传播、引起的回应、以及在国际领域和民族国家内部各个领域打下的烙印.质疑和批判了“西化”、“同质化”、“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等论断,阐释了多元现代性观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艾森斯塔特把现代性传播在政治领域带来的最大冲击聚焦于中心与边缘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带来的中心-边缘关系的失衡,这种失衡又促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崩溃。在这一逻辑前提下,他探讨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增强中心制度弹性建设、加强政党建设、保持行政与政治之间的一致性、培育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提升公民参与教育、构建社会各部门之间以及社会部门与中心之间的信任。同时,他还强调了精英在改造或建设这些要素或环节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尤其强调了不同取向精英之间达成妥协的重要性。进一步,艾森斯塔特从现代政治过程的特征分析入手,对民主国家以及正在民主化的国家提出了警示,强调了现代政治过程的开放性同时孕育着现代政体的延续性和脆弱性。 艾森斯塔特也对轴心时代的中华文明、帝制中国、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中国进行了大量研究,解析了几个划时代阶段的特征,关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借鉴其理论成果,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和政治现代化实践不无裨益。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传统节日,尤其是年关时节,相识的人们总爱拜年串门,聊聊天,问问好,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拜年的味道变了,被一些投机钻营、唯利是图者视为拉关系、铺路子、开后门、行贿受贿的“最佳时机?”。  2008年年末,南京一家企业的“2007年春节礼品发放清单”意外曝光,清单显示,这家企业共向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送礼14.48万元,包括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