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 C1G2标准的所有权转移协议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高效的自动识别技术。EPC C1G2标准是主流的RFID标准之一,它强调低成本、低功耗,在商业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RFID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安全、更高效的实现所有权的转移。本论文首先说明了RIFD技术的特点以及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RFID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RFID技术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列举RFID技术在安全和所有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所有权转移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然后,介绍了安全协议的概念,引出了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原则。随后介绍了RFID领域的标准化组织,着重研究了EPC global Class1 Gen2标准。分析了一些普通的RFID安全协议和一些所有权转移协议,指出其中的优缺点。研究了一些可以在EPCC1G2标准中使用的低成本加密方案。总结现有协议,根据使用环境和服务器数量的不同,设计了适用于生产链的所有权转移协议(OPP:An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 used in production chain)和适用于零售的所有权转移协议(OPS:An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 used in sale)。论文使用一种逻辑分析方法分析了OPP协议的安全性能,并运用BAN逻辑和SVO逻辑分别对OPP协议和OPS协议的安全性能做出了形式化证明。此外,以FPGA开发板为核心,搭建了RFID原型系统,并使用RFID原型系统仿真OPS协议,模拟常见攻击方式,对OPS协议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OPS协议能基本满足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作为原油集送设备中的重要部分,对原油的后续传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
跳频通信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载波不断地变化,这就很有效地抵抗了人为的干扰,除此之外跳频通信的抗衰落、抗截获能力也非常强。这些优点使得跳频技术广泛应用到军事对抗通信中,随着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要求能够达到高数据率、高可靠性、高功率有效性以及带宽利用率。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因其能够利用多输入输出天线来达到比单天线系统更高的容量增益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测量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虚拟仪器的出现是测控领域的一次革命,开辟了测控技术的新时代
频谱资源是十分珍贵的通信资源,而研究发现专网230MHz频段的频谱利用效率不高,为了更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普遍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频谱共享方案。基于这种
无线资源管理是WCDMA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无线资源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加强用户服务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可竞争性。NodeB
Andrew Sendonaris最早提出了协作分集技术的概念,J. N. Laneman和T. E. Hunter相续提出了比较理想的协作通信网络以及中继协议,构架出了完整的协作通信系统。J. N. Laneman
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煤矿应急救援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应急信息采集系统接收终端方案。该终端方案基于ARM硬件平台,嵌入式Windows CE软件平台和短距离
纵观过去,基于变换预测的图像和视频源压缩编码被广泛应用于可视信息的管理、处理与通信,进而发展出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其中,H.264/AVC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标准。H.264/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