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迁延反复,给病人造成终身性痛苦,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常见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明了,目前尚有效治疗手段使其完全治愈,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这些治疗不敏感。T细胞免疫在抗肿瘤、抗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免疫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γδT细胞作为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兼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双重特征,有其独特的受体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在无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的情况下识别保守的内源性抗原和压力诱导的抗原,提示γδT细胞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和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至关重要的受体。近几十年来,尽管对γδT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人们对γδTCR识别配体的结构基础尚不完全明了;同时,γδTCR的配体鉴定方面的进展也较缓慢。至今,比较明确的γδT细胞配体还寥寥无几。不了解γδTCR所识别的配体,也就不可能深入了解γδ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发现和鉴定γδ TCR所识别的配体成为γδT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也是进一步澄清γδTCR抗原识别特异性和多样性机制以及揭示γδ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关键问题。在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对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3, CDR3)的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了SLE患者Vγ CDR3区及Vδ CDR3区的结构特点,选择多位SLE患者共同优势表达的TCRδ2-CDR3序列合成相应多肽,利用免疫荧光和酶免疫等技术来观察上述多肽与SLE患者的血浆/细胞的结合特性;第二,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验证了γδT细胞在狼疮肾组织中有浸润倾向,并选择人肾组织来源的HK-2细胞作为后续研究的靶细胞;第三,采用多种方法验证了SLE优势表达的TCRδ2CDR3序列可以与HK-2细胞表面结合,并可以显著封闭γδT细胞对正常细胞系HK-2的杀伤作用,提示SLE优势表达的TCRδ2CDR3序列可以识别并结合HK-2细胞表面的某种分子;最后,从HK-2的细胞总蛋白中分离与SLE优势表达的TCRδ2CDR3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利用质谱技术对筛选到的蛋白抗原进行蛋白种类的鉴定,并对该蛋白配体在HK-2细胞表面的表达进行了验证。免疫调节的紊乱是引起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因素。T细胞的免疫负向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抑制性T细胞、活化T细胞的凋亡、免疫细胞的抑制受体。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我们观察了SLE患者γδ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γδT细胞功能的现有知识,从另外一个角度阐明这群独特的细胞在SLE发病中起作用。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我们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找到了γδT细胞γ链CDR3区在γδT细胞抗原识别中起作用的线索,证实了Vγ链的表达除与目前已报道的与γδT细胞选择性的组织浸润有关外,也参与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发现了γδ T细胞Vγ链CDR3区与Vδ链CDR3区在SLE病变过程中的变化差异,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有助于深入了解γδT细胞受体的抗原识别过程;3.找到了SLE患者优势表达的TCRδ-CDR3序列,证明了CDR3δ在决定γδTCR识别抗原特异性上的关键作用,据此人工合成的CDR3δ肽ST1成为后续工作中寻找γδTCR新配体的探针;4.初步鉴定出了一种γδTCR CDR3结合蛋白;5.发现SLE患者的外周γδT细胞处于过度活化状态,活化γδT细胞表面低水平表达的CD94/NKG2A以及抗原刺激后CD94/NKG2A表达的无反应性,可能是这一现象的一种有力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