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二十世纪80年代后油画艺术理念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hui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青萍作为中国第一批从事油画创作的画家,虽历经挫折,但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创作得以幸存。她的作品与被人们所熟知的潘玉良、唐蕴玉、关紫兰等女画家婉约优雅的画面不同,更加的狂放与阳刚。本文着重阐述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油画的艺术理念及艺术理念下的语言特色。通过对她艺术理念的研究,并结合具体作品,从其创作中融合东方元素的瑰丽色彩、融入主观情感的奔放笔触和蕴含丰富情感的画面表现力这三个油画语言出发,探讨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艺术理念下油画语言中融入的情感及东方元素。本文对李青萍所处的时代及中国早期油画的研究,对我们在更大领域内了解当时中国的油画发展,极有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李青萍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的梳理,阐述可能影响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油画艺术理念的因素,并说明对画家这一时期油画艺术研究的原因,为下文论述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油画艺术理念做铺垫。第二部分,笔者着重分析了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艺术理念。作为中国早期从事油画创作的领军人物,李青萍将艺术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她重视画面中主观情感的传达,且善于运用东方元素对现代形式的油画进行探索与创新。通过对李青萍油画艺术理念的研究,来丰富对她带有强烈现代意识与民族审美观念的作品的深入研究。第三部分,笔者分析了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艺术理念下的油画语言的主要特征。通过这一章节对李青萍带有楚文化、传统刺绣艺术、戏剧艺术的色彩语言,主观奔放的笔触语言及基础的点线面语言的表现力中传达出的情感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李青萍的油画创作在艺术理念下如何传达情感,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西画创作中,并达到两者的完美统一,以此来了解李青萍油画艺术理念的魅力及她在作品中传达出的对生命的呐喊。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主要谈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油画艺术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重点抓住李青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油画艺术理念中带有强烈情感的绘画形式与语言,并通过分析其艺术理念下的油画语言中融合的中国楚文化、刺绣艺术、戏剧艺术和写意国画的东方审美及精神,启发大家要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在油画创作中要敢于融合、创新。
其他文献
针对高速公路施工段、收费站等通行能力瓶颈路段等时常出现的车辆拥挤缓行、频繁停行、燃油急剧增加的问题,在充分调查交通拥挤缓行时车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控制、感应检
媒介越位是指媒介越过了自己的专业分工,而承担其他专业职责的现象。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媒介越位成了案件的"审判者"、新闻事件的"局中人",成了"官员"与"批评家"。这是由于社会的过
近年来,数字高程模型(DEM)受到了普遍关注,在地理学科相关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工程对DEM数据高精度的需要,原有DEM数据有许多已经很难满足要求,
雷务武早期的套色版画致力于从中国民间少数民族图式中找寻灵感.1996年,他的兴趣转向了黑白木刻.而其近年创作的综合版版画,对于作品形式的关注,在技法上的别出心裁、独创一
听觉主导效应是指多感觉通道信息整合过程中,听觉通道中的信息得到优先加工,从而主导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 induced flash illusion)是一种听觉占主导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Clopidogrel)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将含不同浓度氯吡格雷(0.01、0.1、0.5和1mmol/L1的培养液与GES-1细胞共同
该文介绍了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传统设施温室中应用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生产,该系统通过软硬件设备合理设计,实现了实时温室环境参数
社会救助是一项国家制度与社会政策。政府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社会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从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方式及救助效果等差异角度看,社会救助有制度
目前社会对民间博物馆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民间博物馆存续、发展困难的矛盾愈来愈剧烈。立足"民间"本土特性谋求发展,是民间博物馆自力更生走出困境的道路之一。基于对本土性的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需要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反映在住房上是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他们开始对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