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合成α-熊果苷的基因克隆表达优化及其酶学性质和工业化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α-熊果苷属于氢醌葡糖苷类化合物,其通过糖苷键将一个α-D-吡喃葡萄糖与对苯二酚一侧的酚羟基偶联,是一种高效、安全、绿色、普遍使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它同时还具有抗菌、抗肿瘤、消炎、美白、治疗尿路感染等作用。实验从野油菜黄单胞菌基因组中克隆相关基因,用于构建重组大肠杆菌催化合成α-熊果苷。将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通过乳糖诱导进行表达优化。同时研究重组大肠杆菌的酶学性质,为后续全细胞催化剂做铺垫。最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α-熊果苷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将来自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转葡萄糖苷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成功构建质粒pET28a-agl,筛选出高效表达转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 Gold(DE3)plysS pET28a-agl,用于催化合成α-熊果苷。以乳糖为诱导剂进行转葡萄糖苷酶表达优化,得出最佳诱导时间为转接后150 min,此时的菌体的OD600是0.9;最佳的乳糖诱导浓度为0.5 g/L;最佳诱导温度28℃;最佳诱导时间为8h。论文采用自诱导培养基进行产酶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菌体量和蛋白表达量是使用IPTG和乳糖诱导的2倍,且其转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是IPTG诱导的33倍和乳糖诱导的15倍,可以使菌体在后期的应用中获得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对转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组转葡萄糖苷酶在酶浓度为0.2725 mg/mL下,其最佳反应条件为:该酶在4-30℃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在30℃时该酶的相对酶活力最高,其最适pH为6.5,最适底物浓度为11 g/L,反应产物对酶反应有轻微的抑制,金属离子Cu2+能抑制99.9%的转葡萄糖苷活性,K+可以提高20%的酶反应速率。在此条件下,α-熊果苷的产量能达到23 g/L,对苯二酚转化率达88%。对全细胞催化的研究中,0.5‰的CTAB能提高3倍酶催化效率;分批添加底物研究中,在30h的催化进程内,总共添加2.23%的对苯二酚,最终转化率达90.9%,α-熊果苷最终产量达50.31 g/L。采用purolite大孔吸附树脂MN202对α-熊果苷分离纯化进行研究,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摸索分离α-熊果苷的条件。MN202吸附能力在30min最佳;当初始α-熊果苷的浓度达到20 g/L时,树脂达到了吸附饱和,单位质量的MN202树脂可吸附80 mgα-熊果苷;在25℃条件下,Freundlich方程为:ln Qe=0.2616×ln Ce-9.168,R2=0.9990;初始上样的α-熊果苷溶液浓度为18 g/L,最佳的上样量为5个柱体积;上样后,依次采用10%和20%乙醇洗脱最佳。
其他文献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页岩岩心的电镜扫描数字图像进行大范围地重构可以对这些微裂缝的微观结构进行更直观的观察,获得孔隙的大小、形态及有机质分布等,从而为研究页岩气的成藏机理、运移规律及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现有的数字岩心重构方法难以进行特征调控,为弥补现有方法不足,本文在图像纹理合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子图的且能够自由调控特征比例的数字岩心重构方法,并
7月22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一期志愿者培训活动在北京如期举行。自2014年10月8日"纺织之光"志愿者组织正式成立以来,"纺织之光"秘书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类公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