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后期稻草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及赤霉素处理和留茬高度对稻草饲用品质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米产量、品质及抗性方面,而对稻草饲用品质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水稻生育后期稻草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及赤霉素(GA)处理和留茬高度对稻草饲用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改善稻草饲用品质提供指导意见,有助于提高稻草饲用率,缓解南方农区因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粗饲料短缺矛盾。本研究先于2005-2006年利用热研2/密阳23的111个重组自交系RILs的F6、F7代及其亲本,2008年利用两优108、南粳43、南粳44、扬辐粳8号、淮稻6号、徐稻3号、86优8号、武运粳7号等8个江苏水稻品种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系)间稻草饲用品质的差异。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进行,常规肥水管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稻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稻草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去灰分酸性洗涤纤维(ADFom)、粗灰分(CA)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IVDMD与NS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DFom、CA极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于2008年利用两优108、南粳43、南粳44、扬辐粳8号、淮稻6号、徐稻3号、86优8号、武运粳7号等8个江苏水稻品种,2009和2010年利用两优108、淮稻6号、南粳43和南粳44等4个江苏水稻品种研究了水稻开花后1-5周稻草(茎鞘和叶片)饲用品质相关性状——NSC、粗蛋白(CP),半纤维素,ADFom、CA的变化规律。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进行,常规肥水管理。结果表明,稻草中的NSC含量在开花后1-3周大幅下降,至第5周又有不同幅度的回升,NSC回升率(NSCRR)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CP含量在开花后1-5周持续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在开花后第1周小幅下降,第2周左右含量有所回升,第5周与第1周的含量相当;而ADFom和CA含量开花后1-5周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2009-2010年对稻草茎鞘和叶片中各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研究后发现,开花后1-2周茎鞘中的NSC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3周左右低于叶片中的含量,4-5周时又高于叶片中的含量。开花后1-5周叶片中的CP和半纤维素含量均高于茎鞘中的含量;而ADFom和CA含量则低于茎鞘中的含量。开花后1-2周,稻草中NSC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在开花后3周以后,NSC的主要成分是WSC。本研究又于2009年利用南粳43、南粳46和淮稻6号,2010年利用两优108、南粳43、淮稻6号、扬辐粳8号对水稻生育后期GA处理对稻草饲用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进行,常规肥水管理。2009年在水稻开花后15d对南粳43、南粳46和淮稻6号号喷施了15、30和45g/hm2的GA,2010年分别在水稻开花当天、7d和15d对两优108、淮稻6号、南粳43和扬辐粳8号喷施15、30和45g/hm2的GA,在成熟收获时测定稻草饲用品质等性状。2010年设置了10cm、20cm、30cm三个留茬高度,分析水稻成熟收获时不同留茬高度稻草饲用品质的差异,并对成熟收获的稻草添加10Scfu·g-1鲜重的乳酸菌进行青贮,分析稻草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关系。2009年的结果表明,水稻开花后15d喷施15、30、45g/hm2浓度的GA后稻草的CP和NS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2010年的结果表明,开花当天、7d和15d喷施15、30、45g/hm2浓度的GA,成熟收获时稻草的每分蘖绿叶面积、绿叶的SPAD和稻草的C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淮稻6号、南粳43和扬辐粳8号稻草的NS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喷施GA对稻草饲用品质的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稻草中的NSC和CP含量以开花后15d喷施45g/hm2的效果最好。2010年对成熟收获时10cm、20cm和30cm留茬高度稻草中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研究后发现,稻草中的NSC和ADFom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0cm留茬高度稻草中的含量高于留茬20cm和30cm的稻草,而CP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留茬高度20cm和30cm的稻草CP含量高于留茬10cm的稻草。对稻草青贮品质分析表明,稻草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淀粉、NSC和CP含量与青贮浸提液的pH、NH3-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A、PA、BA负相关;与青贮后稻草的C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DF、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稻草中的NSC含量与稻草消化率显著正相关,水稻开花后1-5周稻草中的NSC含量先下降后回升,不同品种间NSCRR存在显著差异,开花后喷施GA能有效延缓绿叶衰老,增加成熟时的绿叶保有量以提高稻草CP含量,增加NSC在稻草中的积累量,改善稻草饲用品质,尤以开花后15d喷施45g/hm2GA效果最佳。稻草中的NSC和ADFom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升高而下降,CP含量则随着留茬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适度提高留茬高度有利于稻草饲用品质的改善。稻草中的NSC和CP含量与青贮后的发酵品质和饲用品质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一、项目介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智能语音教室项目的建设,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按照"统筹考虑、满足必须、突出重点、扶持特色"的原则,整合优化
为探究褐色乳酸菌饮料的体系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证明了葡萄糖添加量、褐变时间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基料添加量(蛋白质含量)、饮料pH和均质压
随着工业生产、电气设备运行等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应用,取得了许多先进的成效。计算机控制技术也到了极大的改进,引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图像处理
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L.f.) R. Br.)为禾本科黍亚科牛鞭草属多年生根茎型C4植物,分布广,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由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管理方便,被
“花椒”是花椒属植物的统称,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var. dintanensis Yu-Lin Tu是花椒属Zanthoxylum L.植物中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的一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干旱、渍水、肥料和栽培密度处理下,测定了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旱性、耐涝性、需
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很多水稻基因的功能已经陆续被报道,但DHHC锌指蛋白基因在水稻中的具体功能还研究甚少,大部分基因功能未见报道。因,本文对水稻中DHHC型锌指蛋白开展了
卓人月(1606-1636)是晚明时期一位终身未遇而又不幸早夭的文学奇才。他宛若流星般地划过夜空,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华彩又瞬间陨落。其生命虽然只有三十一年的短暂光阴,但是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