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诗歌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liwon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珍是晚清宋诗派诗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也是有清一代的一流诗人。他生于国势日颓的道咸之世,地处西南贵州的偏僻之所,却才学深厚,于经学、小学、诗文书画等无所不精,以其学术成就被誉为“西南巨儒”,位列《清史稿·儒林传》,更以其诗歌成就被论者盛赞为“清诗冠冕”。然而这样一位兼具学者身份的大诗人,长期以来却被贴上“宋诗派”的标签而遭受冷落,其《巢经巢诗钞》九百余首优秀诗篇更是少有人知。本文拟结合郑珍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从当时学风与诗风的关系上来透视郑珍的诗学思想及渊源,探讨其丰赡的诗歌内容、复杂的艺术风格,并尝试在清诗史上给郑珍作个定位,以期展现郑珍诗歌的整体风貌并促进清诗特别是近代诗歌的研究。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引言,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作一综合考察。第一章,介绍郑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学术成就和诗名。郑珍处于道咸乱世,淹通经学训诂,抱不世之才,却从道光六年起,科场屡屡失意。终其一生,除在贵州、云南和湖南做过几年幕僚、教习外,多数时间穷居乡里,晚年更是饱尝乱世之苦。社稷不幸诗家幸,这种经历对其诗歌创作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章,论述郑珍的诗学思想。郑珍在诗学上主张“言必是我言”的独创精神,学古但不摹古,做到学而能化。他注重诗歌的学问根柢,强调通过学赡养气加强诗歌创作主体的人品修养来达到诗中有我,自成一家。虽然目前学术界把郑珍视为宋诗派的优秀代表,但是追求独具面目的郑珍从来就是反对诗分唐宋,主张诗品无定派,这种诗学思想反映了郑珍对“不俗”的追求。第三章,分析郑珍诗歌丰赡的内容。郑珍诗歌内容丰富,除了个人情感、家庭生活、山水旅途和金石考证等外,更多的诗篇涉及社会现状,并不是有些论者所说的不关注现实。这里着重分析了郑珍“穷年忧黎元”的心肠,展示了黔贵的奇山异水,剖析了郑珍动人的亲情诗,展现了郑珍好古嗜书和精于考证的学人情趣。第四章,讨论郑珍诗歌的艺术风格、渊源及其影响。郑珍诗歌的主要风格分为奇奥渊懿和平易淳厚两种,前者诗风的诗作约占十分之三,是郑珍学者身份的体现;后者诗风的诗作约占一半,更能体现郑珍的诗人情怀。郑珍正是以兼具学者的诗人身份,对前代大家博采众长、转益多师,为诗出入于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之间,兼取白居易,最终独创一格。郑珍诗作情感真挚,精深华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处尚未被完全开采的富矿。郑珍的诗歌的奇奥风格对于“同光体”诗人有很大影响,而其“言必是我言”的平易风格则对黄遵宪“我手写我口”晚清“诗界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壮族民间长诗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一座富矿,也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壮族民间长诗既受文化的影响,本身也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自20世纪初以来,工作压力逐渐成为心理学、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工作压力在保证组织和社会正常运作、提高其运作绩效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工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作家、学者与教授于一身的女性,也是一位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她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长期定居台湾,有关她后半生的生活与思想状况,可由台湾成功大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实施了大量的调水项目,因此水源地保护及安全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并以引江济太水源地作为研究区域,从水量,水质,当地经济发展,水源地河势、岸线及河床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功而有效的词汇教学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在中国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
城隍故事是我国古代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故事类型,其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经过长期地发展演变,在清代笔记小说作家笔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较之前代的城隍故事,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情感体验性教学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本文从情感体验性教学的理论和应用两方而进行论证研究,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全
大年三十到初一在奶奶家过年,初二在姥姥家,从我记事起便每年如此。我家在河北邢台,算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了,很多人都知道邯郸是燕赵古都,却不知邢台是殷商古都。悠久的历史
期刊
拟古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中拟乐府也是拟古诗中的一个大类。本文通过对拟古现象的研究,分析拟古诗兴起的原因与背景,将拟古诗分为拟“古诗”和拟乐
“外号”风波○王胜勋某连战士张某有个“业余爱好”,喜欢给人起外号,战友的长相、名字等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到他嘴里就变了味。连里两个女兵个子较矮,长得又胖,“油桶”和“麻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