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早期血浆脑钠肽对儿童脓毒症不良预后的预警作用。 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连续纳入的登记研究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09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共770例,根据排除及纳入标准入选125例。纳入研究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完善血常规、生化、病原学、血浆BNP及病原学检查,收集住院期间基本资料、心脏超声、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结果。部分患儿入院第3天复查血浆BNP。 2.研究分组:根据血浆BNP水平高分为组1(≤100.00pg/ml),组2(100.0-500.00pg/ml)以及组3(>500.00pg/ml)。根据病程中发生心血管功能障碍情况,分成心血管功能障碍组及非心血管功能障碍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 3.根据血浆BNP水平不同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4.分析早期血浆BNP水平预测脓毒症患儿心血管功能障碍及不良预后的作用。 5.动态监测血浆BNP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病情发展趋势的关系。 结果: 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5例,男性75例,女性50例,年龄波动范围为1.00-180.00个月,中位数为12.00个月,四分位数区间为(5.00,36.00)个月。 2.不同血浆BNP组组间比较:按照BNP浓度分成3组,分别为组1(≤100.00pg/ml),组2(100.00-500.00pg/ml)以及组3(>500.00pg/ml)。三组间性别及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生化指标比较发现,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尿素、乳酸脱氢酶、乳酸在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发现,心血管功能障碍、神经系统障碍、泌尿系统障碍、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的发生率在不同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与PCI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5)。 3.心血管功能障碍组与无心血管功能障碍组之间比较:血浆BNP、射血分数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患儿心血管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当BNP>375.50pg/ml时,脓毒症患儿出现心血管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灵敏度78.70%,特异度为76.60%)。而早期心脏超声射血分数与患儿心血管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61(P<0.05)。 4.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死亡组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循环BNP水平>643.00pg/ml时,脓毒症患儿出现死亡的风险增大,灵敏度为76.90%,特异度为81.40%;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增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7.81,OR=95%可信区间为(2.20-27.77)。 5.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血浆BNP及同期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变化情况,存活组第1天BNP水平高于第3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则低于第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患儿第1天BNP水平低于第3天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患儿第1天与第3天PC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心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2.早期高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患儿不良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