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自然以及社会等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教育发展水平一直很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普遍滞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一直处于不利的处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是各级政府和民族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恭城瑶族自治县作为广西1981年确定的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全县117个行政村却村村都有大学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来自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就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校瑶族学生的70%,这种教育现象种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盛赞为“民族教育史上的奇迹”。恭城这个地僻人稀的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是如何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这对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多次到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中心小学开展实地调查,并对三江乡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归因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这种个案研究,能够揭示恭城县小学生的学业成就,并进而反映出广西瑶族地区小学生学业成就的概貌。本学位论文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人类学田野工作入手,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中心小学为个案,对广西瑶族地区小学生学业成就进行研究,分析三江乡中心小学学生学业成就状况,探讨影响三江乡中心小学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改善瑶族地区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对策。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起、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调查点概况,介绍了恭城县及其教育发展概况和三江乡概况及三江乡中心小学概况;第三部分为三江乡中心小学学生学业状况,从学习的目的与理想、课外生活、学习态度、在校表现和学业成就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为影响恭城县三江乡中心小学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从政府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对瑶族地区小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些思考,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瑶族地区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