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产业化经济逐步向信息化经济转化,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深化全球产业分工和调整经济结构,使得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强化信息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利用信息化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首先从信息、信息化等相关范畴出发,综述了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其次基于2005-2010年的省域截面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省域经济增长数据进行空间探索分析,并基于此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比较分析了信息化对三次产业的不同影响。最后针对前面部分的结论,从区域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显示:(1)区域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相关性。基于Moran指数,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从局域Moran散点图中,大部分省份都落在第一象限,清晰的可知我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大部分省域经济增长都处于效益扩散区。(2)在考虑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都具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有加强的趋势。(3)通过比较分析信息化对三次产业影响的分析可知,信息化对三次产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且这种影响仍处于不均衡状态,但这种不均衡力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化带动原有产业的分化与重组由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向第一和三产业转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