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青少年的体制状况却远远滞后于物质生活改善的水平。从国家对大学生体质近二十年健康监测结果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运动项目,以至于大学校园中的体育教学事故频频发生。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外,还要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以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就业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业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情绪之中。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体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大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之前单一枯燥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逐渐在追求一种既能给自己身心得到锻炼又能成为他们生活中带有挑战性、娱乐性、竞技性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不是片面在追求体质的提高而忽视娱乐体育,也不是在追求快乐体育的同时而忽视大学生体质的提高和意志的培养。所以,如何让大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我省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普通高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影响和制约定向运动在我省广泛开展的因素,然后对我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定向运动兴趣情况和身心健康问题进行调查与评定,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开设定向运动课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定向运动在山西省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因素,并对以后进一步普及此项运动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经研究后得出结论:定向运动课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发展课程目标,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观和课程论体系,可以列入高校课程体系;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进行身体锻炼比较少,具有参加定向运动的兴趣和动机,适宜对其开展定向运动课;开设定向运动课对高校学生心理具有积极影响,定向运动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提高的作用,对大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有促进作用。 最后,对山西省普通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提出建议:1.吸取我国其他省份普通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相关成果;2.加强各高校专业教师的培训;3.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4.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定向运动的宣传;5.学校与社会共同协作,不断完善定向运动的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6.加强高校对定向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