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系掺杂碱土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15950225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出现的一类镧系掺杂氟氧化物透明发光微晶玻璃,可通过调整组分和热处理条件,实现玻璃网络结构和玻璃化能力可调,氟化物单相析晶可控,以及镧系离子在析出纳米晶中重掺的目的,从而综合晶体和玻璃两者的优点,同时解决了高效发光、高透光率、高稳定性和发光波段可调等难题。因此,氟氧化物透明微晶玻璃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镧系掺杂发光材料,在长距离光通信、上转换激光、三维显示以及数据存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镧系离子光谱理论和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理论,概括和评述了近年来对镧系掺杂氟氧化物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高效环保及低成本的实用化要求,对氟氧化物玻璃稳定性和析晶行为作了系统研究,总结了可实现氟化物单相可控析晶的氟硅酸盐玻璃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调控规律,并据此成功制备了多种含镧系掺杂纳米晶的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应用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光致发光谱(PL)以及Judd-Ofelt理论等手段研究了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的相组成、微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和调控规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和创新性成果,为镧系掺杂氟氧化物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了MF2-Al2O3-SiO2(M=Mg,Ca,Sr,Ba)体系玻璃稳定性和析晶性能,发现随碱土离子场强增加,玻璃形成能力降低;引入不同离子场强和极化性能的AlF3、ZnF2、NaF和Na2O部分取代MF2或Al2O3,可改善玻璃形成能力和碱土氟化物的单相可控析晶;获得了适宜的碱土氟硅酸盐基础玻璃成分:50SiO2-20Al2O3-10NaF-20MF2。对50SiO2-20Al2O3-30BaF2体系研究表明,随BaF2取代Al2O3量增加,Si-O网络弱化,玻璃稳定性降低,而Na2O取代Al2O3量则反之;随AlF3取代Al2O3量增加,玻璃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反映出O2-和F-对氟硅酸盐玻璃结构网络的综合影响。研究了MF2-ZnF2-NaF-Al2O3-SiO2体系玻璃组成对氟化物单相可控析晶及热处理对微晶玻璃微结构、透光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依Mg→Ca→Sr→Ba的顺序,MF2单相析出所需的F/O比依次升高,而析晶的活化能也依同样顺序增大,这反映了离子场强对氟化物单相析晶的影响。随热处理时间延长,MF2单相析晶的晶粒尺寸和析晶分率先迅速增加而后转缓,但最大值分别低于40%和30nm,这保证了在较大工艺范围可获得可见到近红外波段透明的微晶玻璃,如GCCaEr系列微晶玻璃GCCaEr16h热处理时间长达16hr,仍获得了400~1650nm范围平均高于85%的透过率。研究了Er3+在析出的氟化物纳晶中的掺杂行为。应用HRTEM和EDXS证实了热处理后Er3+能固溶进入析出的氟化物纳米晶中,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升高,Er3+在氟化物纳米晶中的掺杂量增大,这与相应的光谱测试结果也是自洽的。Judd-Ofelt理论计算确认,由于晶化热处理后Er3+固溶进入了析出的氟化物晶格,使其配位对称性和有序性升高,所处格位的共价性降低,导致Ω2和Ω4参数显著减小。研究了Er3+在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机理。根据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泵浦功率的变化规律,确认Er3+的上转换绿光和红光均为基于ESA和ETU的双光子过程,而蓝光上转换则为三光子过程。研究表明,Er3+的1.5μm近红外荧光衰减呈双指数规律,残余玻璃相中Er3+的荧光呈快衰减,而氟化物纳晶相中Er3+的荧光呈慢衰减。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慢衰减比例的升高反映了Er3+在氟化物纳晶相中掺杂量的增大。研究制备了三种分别含CaF2:Er3+、SrF2:Er3+和BaF2:Er3+纳晶的无铅透明发光微晶玻璃。光谱测试及Judd-Ofelt理论、McCumber理论和F-L方程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微晶玻璃的可见光上转换及1.5μm近红外荧光性能均优于铅氟硅酸盐微晶玻璃,其中,GCCaEr系微晶玻璃的1.5μm近红外荧光量子效率(η)和品质因数(σepeak×τmea)均提高了约3倍,增益参数(σepeak×Δλeff)提高了14%,因而在激光和光通信领域显示出重要应用前景。这为研究发展一类高性能的无铅、环保的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研究制备了三种分别含CaF2:Er3+/Yb3+、SrF2:Er3+/Yb3+和BaF2:Er3+/Yb3+纳米晶的透明发光微晶玻璃。光谱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与单掺Er3+相比,共掺微晶玻璃的绿、红光上转换和1.5μm近红外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有效带宽加宽,其1.5μm荧光的品质因数和增益参数均优于ZRLAN玻璃。其中对GCCaErYb微晶玻璃,两者增幅分别近20%和50%,并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因而可望成为激光和光通信领域中替代氟化物玻璃和晶体的候选材料,有重要潜在应用前景。采用较廉价的碱土氟化物(MF2)和稀土氧化物(R2O3)为原料,研究制备了一类分别含Ba2LaF7:Er3+、Sr2LaF7:Er3+、Sr2GdF7:Er3+和Sr2YF7:Er3+纳米晶的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研究发现,这类玻璃的稳定性和析晶相组成主要取决于体系F/O和MF2/R2O3比值,而获得析晶可控的M2RF7:Er3+纳晶相的热处理温度较宽(~30-60℃);较容易获得可见到近红外区透光率高、发光效率高以及1.5μm荧光寿命长、有效带宽大的透明发光玻璃微晶玻璃。这为研究开发一类低成本、高性能的镧系掺杂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熔铸法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镁合金,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拉伸机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和强化机制,以及镁合金的
复杂应力状态在自然界和工程中普遍存在,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是一个基本问题。基于各国学者已取得的多种材料的强度试验结果,系统研究了各种材料强度的基本
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我国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大力发展风电事业符合我国确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近年来,将空气
新疆农村的贫困一直是新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及新疆自治区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新疆农村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对新疆农村贫困的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然后找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别名山核桃、胡桃楸,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它是一种重要的药源植物,药用价值较高。本文在综述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基
高校艺术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艺术团需要有主管领导的重视、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备、艺术教师配备、以及团员的组成和考核等;管理艺术团需要有既懂艺术又懂管理的教师
采用漏磁检测方法检测钢管缺陷时,缺陷信息的传输与采集可能在多个环节上受到干扰和影响。在分析这些干扰源对缺陷漏磁场信号影响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根据相对速度调整截止频
本文旨在提出指导翻译批评的综合性新模式,主要以西方四个最有影响、最为系统的批评模式为依托,即House、Newmark、Reiss和Wilss的翻译批评方案,与此同时结合中国学者在翻译批评
为了解西北某中低放废物处置场裂隙岩体的渗透性及其优势方向,对裂隙几何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划分出优势裂隙组,再通过概率分析,取得优势裂隙的几何参数,并将其代入渗透张量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森林植被受到极大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就是是严重的水力侵蚀地区。森林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