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测定糖尿病兔模型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药物干预后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价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早期药物干预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8只和糖尿病组(B组)18只,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后,A、B两组又分为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6周组(A1、B1);12周组(A2、B2);18周组(A3、B3)。于不同时期(第6周、第12周、第18周)检测血糖、血脂以及高频超声测量实验兔反应性充血、服用硝酸甘油前后髂外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其血管内皮功能,并同期进行右髂外动脉HE染色,光镜检查。2、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糖尿病对照组B、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组C、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后进行灌胃治疗18周,并于不同时期(第6周、第12周、第18周)分别检测血糖、血脂以及高频超声测量实验兔反应性充血、服用硝酸甘油前后髂外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其血管内皮功能,并同期进行右髂外动脉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1、第6周时,糖尿病兔血清TG、TC、LDL-C、HDL-C水平出现改变,血清TG、TC、LDL-C升高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而HDL-C降低,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改变才有显著性(P<0.05)。2、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组实验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低,第6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出现损伤,较同期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在第6周与同期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后才出现损伤。3、光镜下,第6周时糖尿病兔的髂外动脉未见动脉硬化证据,第12周才开始出现内皮细胞部分脱落并见多层泡沫细胞,突入管腔等变化,第18周时病理改变更加明显。4、B组实验兔髂外动脉EDD%与同时期A组比较均有所改善,但第12周时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6周开始C组与同时期A组、B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经药物治疗的B、C组与同时期的A组相比其实验兔的EID%分别于第18、第12周时水平差异才有显著性(P<0.05),而其早期即第6周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1、高频超声可检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早期改变,其所检测的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是相对应的2、糖尿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出现在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之前,即血管内皮功能性损害早于形态学的异常3、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包括调脂作用及非调脂作用。4、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亦可提高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