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无论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或是诗歌艺术上都极其重要的一位诗人。穆旦的诗歌创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从30年代在《南开高中学生》开始正式发表第一首诗直到70年代生命结束,穆旦从未停止对民族命运、对社会历史以及人类精神的感知与沉思,即使在最为敏感的时期穆旦依然保持对诗的热爱,并通过诗歌创作再现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审视和反思,穆旦以其清醒独特的眼光将他看到的20世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无论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或是诗歌艺术上都极其重要的一位诗人。穆旦的诗歌创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从30年代在《南开高中学生》开始正式发表第一首诗直到70年代生命结束,穆旦从未停止对民族命运、对社会历史以及人类精神的感知与沉思,即使在最为敏感的时期穆旦依然保持对诗的热爱,并通过诗歌创作再现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审视和反思,穆旦以其清醒独特的眼光将他看到的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现代社会的体验,以一种隐秘的历史诗学的意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经验,他的民族情结和人类情结同时也是整个现代中国的人类心灵史。穆旦诗歌中经常出现“神”与“魔”两大类别的形象,这两种形象不仅出现在穆旦诗歌创作前期,在他晚年的诗中较之于年轻时多了更为深层次的含义。在诗人笔下,“神”与“魔”往往只是个借称,并非只能用西方宗教意义上的创世神上帝和魔鬼撒但来简单地理解。“神魔之争”既是善与恶、灵与肉的冲突,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如何与外在的险恶世界之间的对峙与搏斗。自我内部的搏斗以及自我同外部世界的抗争构成了人类心灵发展的基本矛盾,人类遭受的种种苦难不仅来源于社会政治等外部环境的挤压,更是源于人类自身的弱点与缺憾。以“神魔之争”作为主题来研究穆旦的诗歌,主要表达诗人自我主体内部层面的搏斗,同时也反映在社会政治层面的“神魔”,以及人类整体精神层面的“神魔”之间的冲突与抗争。本文拟采用诗歌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由穆旦本人的生活经历、精神思想以及创作的诗歌文本作为切入点,试图探寻贯穿穆旦整个诗歌创作历程的核心精神“神魔之争”。全文共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穆旦在诗歌中创造的西方造物神“上帝”的形象,由于诗人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基督教教义中的受难意识和忏悔意识在穆旦诗歌中反复出现,在此认识基础上,穆旦以一个受难者的身份在诗中叙述他的经历以及与之而来的体悟。第二章结合穆旦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分别阐述穆旦诗歌中的“神”与“魔”形象的具体隐喻内涵,以及“神魔之争”这一复杂、矛盾、具有激烈冲突的精神在诗人个性方面的体现。第三章讨论穆旦笔下的“神”与“魔”两类看似矛盾的形象,实际上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共存的,这两种对立的形象同时出现在穆旦诗歌中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冲突,“神与魔”同时共存在诗人笔下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痛苦,而这痛苦在诗人笔下是火热且丰富的。如果说心灵的痛苦是“神与魔”得以同时存在于穆旦诗歌的体现,那么,穆旦对自然的描述也存在“神魔共存”的倾向,他的诗中蕴含大量的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书写,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也不仅仅是欣赏与融入的关系,而是在博弈之中,相互生长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考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穆旦是如何从诗歌话语出发表明个体置身于历史文明中,既不相信“神”也不信任“魔”态度,从而不断努力地确认自身主体性的地位,诗人又是如何以所拥有的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感知这个复杂的中国式的现代社会。穆旦置身于独特的历史语境中,他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这段现代社会的变迁史,在复杂的现代性体验下诗人产生一种主体的分裂感与破碎感,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神”与“魔”在作祟。穆旦个人情感的现代经验与社会历史的现代经验不是割裂孤立的,他是将对二者的认知融为一体进而找寻自我认知的定位,直至最后通过与“神”和“魔”的抗争到达人性与美德的光辉。穆旦的诗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诗以一种寓言的形式与艰深的思想展示了整个20世纪现代诗歌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为推进对穆旦其人其诗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以“神”与“魔”两类形象背后所象征之意的搏斗与抗争为锚,力图回到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认识和理解穆旦这位诗人蕴藏的火山一般蓬勃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程作为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素养、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最好方式,自然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优化。在体育课程中,由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因此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安全问题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还会消磨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研究,加强体育教学安全隐患的规避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肥胖率逐年升高,已然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倘若对青少年肥胖问题不予以足够重视,势必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众多研究表明,茶多酚结合有氧运动对解决青少年肥胖问题十分有益。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肥胖、茶多酚及有氧运动的相关内容,其次分析了青少年肥胖的成因及危害,接着梳理了茶多酚降脂减肥的机理,最后探讨了茶多酚结合有氧运
作业设计当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本。基于“任务分析”,能依据习得性能的类型把握作业内容、策略与目标的一致性,凭借性能的类型及其先决条件把握作业的发展性、稳定性和融合性,借助先决条件的分析排查学生个体需求进而为学生个体分别设计适合的作业。“任务分析”把对目标的关注转化为对实现目标的条件以及学生基础的分析,是“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之道。
植物多酚是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果实、根、皮与叶等组织器官中,具有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抗癌活性、抗炎活性、抗肥胖及调节血糖、血脂等功效。其中植物多酚的抑菌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防腐等方面,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从植物多酚生理活性、抑菌机理及在部分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植物多酚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植物多酚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
茶文化在中国流传了近千年,其养生健康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20年中国推进新医科建设,需要加强医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其中茶文化与医科的发展得到了热议,近二十年来,关于茶医学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而今对茶内化学合成物作用进行研究分析,讨论其与肝、肾、肺、胃及肿瘤等疾病的相关性进展,探索茶医学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究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活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RSA(流产≥3次)患者100例为RSA组,首次流产且既往无流产史患者100例为流产组,无既往流产史健康早孕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浆AT-Ⅲ、PC、PS水平。结果:血浆AT-Ⅲ、PC、PS水平RSA组、流产组、对照组依次升高
2021年,世界石化产品消费恢复速度超过预期,上游供应一度难以跟上下游需求,加之受北美暴风雪等极端事件影响供应,世界石化产业链仍未得以有效理顺;石化产能新增规模再创新高;石化产品贸易仍受高成本所困;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石化产品价格攀升至5年新高,但受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全年行业消费不如预期;石化行业仍处于扩张周期。2022年,面对地区冲突以及经济滞涨带来的市场波动和需求不足,预计石化产品消费
<正>学者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阐述了他对消费的看法——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如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表述,就是人们添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不仅是"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并愿意为后者掏钱。而这些,正是西方已经经历,中国正在经历
<正>新年伊始,相关机构纷纷发布关于2022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2022年,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商业领域会有哪些机会?企业如何调整战略方向?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8.0%,2022年预计增长5.3%左右。浦银国际的《2022年市场展望:东边日出西边雨》显示,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由出口和消费两个引擎共同带动,中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