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共同应对碳排放量日益突出的问题,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措施来抑制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趋势。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强省湖北省,也面临着碳减排压力,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然而,从湖北省各地区碳排放的现状来看,部分地区碳排放量依旧很高,碳排放量增长趋势较明显,并且各地区碳排放量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所以,研究湖北省各地区碳排放的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表述了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湖北省也面临着相应的碳减排任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碳排放测算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碳排放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研究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意义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然后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现状三个方面,描述性地分析了湖北省各城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区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差异。探究了各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曲线关系,发现武汉、黄石、十堰、荆州以及鄂州的曲线关系都是呈倒U型,但其曲线的拐点位置存在一定差异;荆门的曲线关系是呈N型;咸宁的曲线关系是呈U型;随州的曲线关系是呈U型的左半边。接着构建LMDI模型,将碳排放总量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规模五个因素,对湖北省部分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以此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城市的差异,并探究了各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不同城市碳排放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就武汉市而言,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因素对其碳排放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就黄石市、荆州市和鄂州市而言,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因素对其碳排放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就十堰市和荆门市而言,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因素对其碳排放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就咸宁市而言,经济发展、能源效率和城市化水平对其碳排放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就随州市而言,能源效率因素对其碳排放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最后,构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来建立扩展的STIRPAT模型、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和趋势外推模型,并对三个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扩展的STIRPAT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其他模型要更好。然后,构建了GM(1,1)和扩展的STIRPAT组合模型对湖北省部分城市2018~20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武汉、黄石、咸宁三个地区未来碳排放量趋势表现为递增趋势,其中咸宁地区的增长趋势较大且十分明显;而荆门、鄂州、荆州和十堰四个地区未来碳排放量趋势表现为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