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痴呆(AD)是一种原发性、不可逆转的、伴有认知障碍和记忆丧失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Aβ学说”是最为普遍接受的AD发病学说,即β-淀粉样蛋白(Aβ)是AD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其在大脑内特定区域聚集,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神经元死亡、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以及胆碱能系统损伤。最近几年研究发现颗粒蛋白(PGRN)与AD和A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PGRN与Aβ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参与了AD的一系列病生理过程,但是PGRN在AD发病中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淫羊藿苷(ICA)为小檗科淫羊属植物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多的是生殖和内分泌方面。今年来,ICA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得的研究成果,而其对AD的治疗作用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用Aβ1-42诱导小鼠AD模型,ICA给药处理,观察ICA对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和胆碱能系统损伤等AD典型病理特征的影响,而且探讨了PGRN在小鼠海马中的数量变化,为后续进一步研究ICA对AD的治疗作用以及PGRN在AD发病中的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将小鼠分为四大组,分别为对照组(Naive)、生理盐水组(NS)、模型组(Aβ)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又分三个小组,分别为ICA30、60和120mg/kg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双侧海马内注射寡聚态Aβ1-42构造老年痴呆模型,生理盐水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对照组不做处理。造模次日起,治疗组ICA30、60和120mg/kg灌胃给药,其它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连续14天后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小鼠海马内Aβ1-42、AChE和ChAT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内Aβ1-42的沉积以及tau蛋白、CDK5和PGRN的表达。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内SOD、GSH-PX和NOS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CDK5和OGRN的表达。结果:1.淫羊藿苷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病理学影响(1)HE结果: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炎症损伤明显,神经元变性,细胞皱缩,胞体与周围组织脱离,细胞核固缩,治疗组有所改善。(2)Elisa结果:模型组Aβ1-42含量明显增多,而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几乎检测不到Aβ1-42的沉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Aβ1-42含量有所下降。模型组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AChE和ChAT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有所升高。(3)SOD和GSH-PX试剂盒检测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SOD和GSH-PX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有所升高。(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各组都观察不到明显的Aβ1-42。(5)Western blot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tau蛋白和CDK5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有所下降。2.相关机制探讨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PGRN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有所下降。(2)Western blot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PGRN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有所下降。结论:1.Aβ1-42可以诱导小鼠海马内产生一系列老年痴呆病理特征(神经纤维缠结、产生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损伤)。2.淫羊藿苷治疗可减轻AD模型鼠的类AD病理,且有剂量依赖性,这种对AD病理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加快Aβ的清除,抑制tau磷酸化,提高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实现的。3.Aβ沉积可致PGRN表达量增加,淫羊藿苷治疗可显著降低PGRN的表达,且有剂量依赖性,提示PGRN可能与AD的病理有关,这为AD发病机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