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生态学初步研究: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栖息地利用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qoisi)分布于中国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喀斯特石灰山中,系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数据以及基于十多年前所统计的数据,人们一直以为黑叶猴现在的数量还不少。在1988、1990和1994年,黑叶猴均被IUCN定为濒危类(EN)物种,而在1996和2000年,被修订为易危(VU)种。一个物种的濒危等级下降,说明这个物种生存状况有所改善,表现为生境得到恢复、分布区扩大和数量增加。但据熊金荣和龚石华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对广西黑叶猴的调查数据,如今广西境内的黑叶猴仅有33-38群,约232-337只。由此可见,黑叶猴在广西的数量急剧减少,说明IUCN对黑叶猴濒危等级的修订可能与黑叶猴的实,际生存状态不符。然而,要评价IUCN的修订,需要有贵州和重庆黑叶猴种群的数据。但是,贵州和重庆黑叶猴的数量、分布以及生境情况一直以来都十分模糊,至今没有全面、详实、可靠的数据。为此,2007年1月-12月,我们对贵州和重庆两地的黑叶猴的分布、数量、及行为生态学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旨在弄清黑叶猴在中国的生存现状,以论证黑叶猴现行濒危等级的合理性,为黑叶猴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的重新确定提供一个近期的可靠数据。另外,可与广西黑叶猴进行生态学比较,从而探讨黑叶猴的保护策略。   贵州黑叶猴分布在沿河县、道真县、绥阳县等8个县市,重庆黑叶猴分布在南川、武隆和彭水县。与广西黑叶猴生存空间不同,贵州和重庆黑叶猴栖息地海拔低于当地社区居民地海拔,即当地居民住在山上,黑叶猴活动在山下。   本项生态学研究地选择在贵州省道真县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有黑叶猴120-146只,分为18个群体,其中16群分布在仙女洞管理站。保护区内,山顶多被开垦为农耕地,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使黑叶猴的分布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黑叶猴仅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下的河谷悬崖峭壁地带,这里原生植被完整,有着茂盛的森林。   我们采用瞬时扫描采样法对6个群体进行了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其对栖息地利用的研究。其中HY群10只个体(8只成体,2只亚成体),XND群8只(5只成体,3只婴猴),HND群3只成体,HMW1群7只(5只成体,2只婴猴),HMW2群2只成体(全雄),ZST群6只成体。野外观察时间共计158.5小时,得到710个样本,2205个有效行为记录。   通过调查植被样方的方式对XND群和HY群栖息地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XND群栖息地质量比HY群好。各群体栖息地质量等级依次为:XND>HY>HND> HMW1-HMW2>ZST。此外,我们发现各群体受人为干扰严重程度依次为:ZST>HMW1-HMW2>HND>XND>HY。   关于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在白天,黑叶猴休息时间占57.0%,取食时间占20.196,移动占16.7%,玩耍占3.4%,梳理占2.9%。各种活动类型均无显著的月变化差异。栖息地质量影响猴群活动时间分配,表现为:HY群日活动休息时间比XND群长,而取食时间比后者短。逐步判别分析表明HY群和XND群在玩耍行为和梳理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于黑叶猴的利于行为,我们共记录到HY群378个取食记录,其中使用右手取食占51.7%,使用左手取食占34.2%,还有14.1%是直接使用嘴去取食食物。研究发现黑叶猴在群体水平上没有利于优势。   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是该物种分布最北缘的自然种群,其面临着更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本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猴群内出现3只或更多的个体身体相互拥抱行为,这种行为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关于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我们共记录到HY群利用不同基底的有效记录个数1220个。猴群白天在树上活动时间占80.9%,在岩石和地上活动占19.1%。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垂直利用与气候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在海拔900m以下地区活动与最低温度相关性显著,与最高温度无显著相关性。   大沙河保护区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探险旅游者,加上此地还拥有丰富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猪、岩羊等)和水生动物资源,偷捕偷猎行为较为频繁。因此,不仅是黑叶猴,其他生物也面临着生存压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该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基于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开展对黑叶猴的科研工作;(2)加强保护区内退耕还林工作;(3)在进入黄泥洞(黑叶猴分布区)的关键通道设立关口,对外来人员进行统一管理;(4)提高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万物逢春而发,似乎寻常百态.偏偏四季之中,春季蓬勃最是细腻,往往能触动词人的心弦,引发一阵“春愁”.乍暖还寒,令词人难耐乍喜还忧的愁绪,因此兴发朦胧的落寞情绪.仔细推究,
期刊
“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苏轼《书双竹湛师房》),“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陆游《短歌行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rn教与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是一种释放的过程,将我们内在的东西传播给学生,而学生学的过程,是一
期刊
学位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写议论文之前要学会确定文章的立意,俗话说“文以意为主,意由帅也;无帅
期刊
本研究为探索双歧卫矛(Euonymus.distichusLevl)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双歧卫矛的茎段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对双歧卫矛的组织培养以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
非生物逆境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子。在低温、高温、干旱、土壤盐渍化等因子影响下,植物生理代谢失衡,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引起植株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为了应对不利非
思茅松(P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是组成思茅林区森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商品材产量约占全区总量的90%。该树种也是云南省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思茅松用途广,用于用材、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丹棱县三种林草复合模式林地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物理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它们与土壤抗蚀性的关系。三种林草复合模式分别为台湾桤木—黑
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是当今世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和前沿,更是我国林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以生长在合肥地区的臭椿树木年轮为对象,从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测定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