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对东北细毛羊(NE)、澳洲细毛羊(AT)、德国美利奴羊(GM)、小尾寒羊(CD)和无角道赛特羊(HD)等五个绵羊品种和辽宁绒山羊(LN)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通过计算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等值,进行F-统计量检验、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六个品种的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GC101、Bms2508和Lscv043微卫星位点,分析其与产羔数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如下:
1.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得到5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3,说明这些品种羊遗传变异比较丰富。
2.五个绵羊群体和绒山羊在不同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都较高。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东北细毛羊为0.5152、辽宁绒山羊为0.5029、小尾寒羊为0.5869、澳洲细毛羊为0.5977、德国美利奴羊为0.5190、无角道赛特为0.5038,其中澳洲细毛羊最高,而辽宁绒山羊最低。平均杂合度东北细毛羊为0.7147、辽宁绒山羊为0.6274、小尾寒羊为0.8063、澳洲细毛羊为0.8998、德国美利奴羊为0.8723、无角道赛特为0.8644,其中澳洲细毛羊最高,而辽宁绒山羊最低。表明6个品种羊在GDF9和BMP15基因上的6个微卫星位点上有丰富的多态性。
3.利用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方法计算了各品种羊的遗传距离,其中东北细毛羊与澳洲细毛羊遗传距离最近,为0.031595,东北细毛羊与辽宁绒山羊最远,为0.104591。
4.辽宁绒山羊和东北细毛羊在微卫星位点GC101中238/200基因型、Lscv043位点中117/107基因型和Bms2508位点中154/154基因型其总产羔数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可以将其初步作为辽宁绒山羊和东北细毛羊总产羔数的连锁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