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织构化工艺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织构化(制作绒面)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多晶硅表面织构工艺,目前在工业化生产中还没有全面推广。如何判绒面的质量,以及如何实现稳定的工业生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研究了以硝酸和氢氟酸为基础的腐蚀液对多晶硅表面的化学腐蚀。 酸的浓度对硅片的微观形貌、腐蚀速率、溶液稳定性等方面的有较大影响。硝酸或氢氟酸浓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硅片表面形貌,因此要保证绒面形貌,必须严格控制溶液浓度,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在大批量工业生产中,随着酸的消耗,必然导致溶液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溶液浓度是保证工业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 微观形貌对电池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反射率较低的样品,晶体缺陷处和晶界处会被腐蚀得比较深,对清洗、钝化、印刷电极等造成不利影响;反射率较高的样品,有比较平整的表面形貌,但陷光效果不理想。如何兼顾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选择最合适的微观形貌,是制作多晶硅绒面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本文应用绒面技术工艺,在125mm×125mm的多晶硅片上制作绒面,制得的电池平均短路电流密约为31.4mA/cm<2>,达到了增加硅表面对光吸收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基片的表面吸附特性尤其是盐溶液的吸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的光学基片有金属铝、氟化镁、氟化钙、单晶硅、石英、蓝宝石、锗和硒化
铁酸铋(BFO)是一种在室温下同时具有反铁磁性与铁电性的多铁材料,在传感器、存储器以及微波吸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其G型反铁磁结构导致了宏观上极其微弱的磁
IEEE 802.15.4是由IEEE制定的针对低功耗、低速率、短距离应用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为低速无线个域网构建了物理层和MAC层协议。IEEE 802.15.4是一种可扩展性很强的带有基础意
粒子物理是研究基本粒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规律的学科。而基于规范理论的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强、弱和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成功的理论。重味物
密度泛函理论是研究材料基态物理性质的理论基础,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则是研究材料基态性质的强大工具。通过计算,不仅可以解释材料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模拟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分析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非侵入式以及实时响应等特性,SERS已经被认为是化学分析、生物检测、医疗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强有力的、有广泛发展前景的工具。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孔雀石绿(MG),三聚氰胺(MA)等禁用添加物的使用日趋严重,因此采用SERS技术对上述添加物进行快速和低浓度检测有着重要意义。虽然,SERS技术已被广泛的研究
纳米磁性颗粒是一种新颖的纳米功能材料,同时具有超顺磁性和流动性。其材料生物应用的特性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相容的磁性颗粒可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药物靶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