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素迁移转化特征与生物作用影响机制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危害人类饮用水安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外部污染源逐步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素的释放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发生、蓝藻水华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内源营养盐在湖泊水-沉积物界面间迁移转化特征以及影响磷素形态转变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尤其是化学环境与微生物的作用,目前依然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以典型城市浅水湖泊--杭州西湖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西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素和解磷微生物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欧盟推荐的SMT方法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素的可能来源,继而深入分析了生物作用与物理化学作用对于水-沉积物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并分离鉴定了几株具有较强解磷能力的解磷细菌。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湖泊营养元素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⑴调查了西湖水体中磷素含量的季际变化以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西湖水体全年总磷(IP)含量在0.10mgL-1附近波动,小南湖最低而外湖和北里湖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季节分布上冬夏季高春秋季低。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难以被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颗粒态磷是水体TP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SMT磷素分级方法分析了西湖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西湖七个采样点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范围为0.21 mg g-1到1.48 mg g-1,该水平与其他同类型湖泊相比处于中游。TP的垂向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季节性变化则体现出冬高夏低、春秋两季含量接近的特征。HCl-P是西湖沉积物中磷素的主要成分,并且与TP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有机磷(OP)次之,而NaOH-P所占比例最低。西湖沉积物中磷素的富集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主要来源于其流域内的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几条主要的入湖溪流充当了传递媒介。   ⑵明确了西湖沉积物对于磷素的吸附特征。西湖沉积物吸附磷素的过程分为快吸和慢吸两步,吸附反应主要是在前12 h内完成的。利用修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西湖沉积物对于磷素的吸附过程,根据模型拟合结果,不同采样点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Smax)的变化范围为0.61 mg g-1至1.13 mg g-1,该参数与沉积物中粒径较小的粘土和粉砂所占比例呈现正相关关系。沉积物平衡磷素浓度(EPC0)的变化范围为0.038 mg L-1至0.193 mgL-1,均明显高于各自上覆水中正酸盐浓度,说明西湖沉积物更倾向于扮演“源”的角色,向上覆水体中不断地释放磷素。   ⑶分析了西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解磷细菌分布情况,从西湖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2株解磷菌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采用DGGE分析了西湖不同样点沉积物间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种群分布,结果发现差异不显著,但是与西溪湿地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相比则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位于西溪湿地滩涂处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最低,而西湖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西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丰度高,解有机磷菌数量比解无机磷菌大一个数量级,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具有中间层高,底层次之,表层最低的分布特征,但是解磷菌数量与相应形态的磷素组分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利用纯培养的方式从西湖沉积物中分离获得8株解有机磷菌和4株解无机磷菌。解有机磷菌分属于5个不同的属,其中巴赛尔亲铜菌(Cupriavidus basilens)首次被发现具有降解有机磷的能力,而分离获得的4株解无机磷菌均属于长杆菌属(Enterobacter sp.)。解磷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孤立体系中解有机磷菌不仅生长速度较慢,而且解磷能力也大大弱于解无机磷菌。   ⑷揭示了生物作用在水-沉积物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生物作用由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两部分组成,生物作用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生物量的大小,生物体分解磷素活性的大小也在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由生物作用引起的沉积物TP减少量可达到由物理化学作用引起TP减少量的四倍以上。温度是影响微生物量和生物分解磷素活性的最直接因素,光照是藻类生长的必要条件,有光下藻类的大量增殖会增强微生物解磷活性。pH对生物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偏碱性环境能够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且有利于藻类捕获CO2继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TP的损失量。
其他文献
基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调节制备的纳米材料,往往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及络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材料的性能又对材料的形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可以通过络
严格落实管党治党和提升党建质量“1+1+9”目标体系要求,突出做好“抓班子、带队伍、强三基、保稳定、促发展”五项工作,努力用新思想新理念推动工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则是教师的最终归宿.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理念指导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协同育人方式逐渐在高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本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伦理学与法学两大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道德和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它们共同维护了人类社会的秩序,使人类社会朝着公平、正义的方
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良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在电化学储能器件、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多是通过在基底上分散铁系元素的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CNTs。然而纳米尺寸的催化剂分布难以控制,并且容易团聚,使得CNTs的制备过程变得复杂。Fe、Ni元素在不锈钢材料中大量存在,因此可以在不锈钢基底上直接生长出CNTs。然而,制备的CNTs电化学活性低,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等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sol-gel法合成了具有介孔壁的二氧化硅空心结构微球和氮掺杂二氧化钛空心结构微球,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在可见光下的光降解性能。详细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大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法律意识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价值体系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而在2007年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印发的《关于高等教育法律进程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明确表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经历巨大变革,在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现实也产生新变化.国家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如今已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社会也居于积极转
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的未达标的污废水被排入到城市河道中,使得城市河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水质的恶化,鱼虾的灭绝,城市两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