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转换——对拓展中国当代水彩静物画创作形式的探讨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艺术的多元化日趋形成。就视觉艺术而言,已突破了诸多在以往看来难以逾越的界限,从而使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了更多的吸收、融合、借鉴,以及在更宽广背景下创新或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机遇的可能。包括水彩画在内的静物题材如何在此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自身的突破与发展,则是摆在水彩画研习者面前的十分现实与严峻的问题。在这里特别思考并探究水彩静物画在此新的艺术趋势背景之下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因为由于社会的、历史的、以及艺术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在新时代出现的多元化的艺术发展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文化的落差,因而便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和调适,以实现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彩画坛不断的涌现很多悉心研究水彩静物的画家。他们均以充分发挥水彩本体语言特性为根本,用各自不同的物象感受抒发内心的情感。本文通过中国水彩静物画自身发展的纵向分析发现静物画的创作中存在的些许问题:题材选取存在趋同性;画家视域不够开阔;媒材的延展探索较缓慢。尔后又通过例举当代其他画种在静物画观念上的时代特征,对比之下发现水彩静物画在观念意识下还比较落后,缺乏对当代社会及文化上的挖掘。因此思考与讨论中国当代水彩静物画创作形式的拓展,则既与水彩艺术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而又有其文化层面上的更为广泛的意义。这就要求当代水彩画家对静物概念进行再认与思考,确立艺术的当代性。当代水彩静物画需要扩大创作视野,以创造性的思维来体现当代意识,关注形式内涵;需要挣脱定式思维的勇气和独辟蹊径的智慧,在熟悉中寻找陌生的发现。当代艺术是以物质的异化形象回归的,它必须倚重于艺术家破译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创造性。在多维度、多元化的今天,美术创作中画家不仅重视题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努力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挖掘媒介材料深层的艺术语言,在表现风格、样式等方面均有所拓宽和进展,呈现出思想性与艺术性、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的创作趋向。其中对媒介材料的研究同样成为当代艺术家们满足在艺术思维上的多种需求。水彩画从材质上看可拓展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在发挥本体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材料技法的实验创新,增强水彩静物画思想内涵的承载含量,使人们在静物作品的题材形式中,不但实现唯美的追求,而且能引发对当代社会文化内质的思考。
其他文献
李春阳其人其画:李春阳,1963年生于内蒙古,祖籍山东海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武警部队中校团职警官,专职美术创作员,荣立三等功四次。现居住北京。199
期刊
给出了极坐标法测量齿形误差时极角与展角的转换公式和计算步骤,并对以极角和展角表示的齿形误差曲线进行了对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自从京剧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百年的京剧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偏差。一些论著试图从美学或文化传统等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京剧艺术,更多的论著则将重点放在演
学位
期刊
历史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从定义上就可看出社会主义国家里,这一学科最根本的是树立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类里程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论文是从《溪山行旅图》和《溪山清远图》两幅作品入手,探究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异同及其对后代山水画的影响。  《溪山行旅图》和《溪山清远图》分别是北宋范宽和南宋夏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