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河道环境设计的研究——河道的“自然化”修复设计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中小河道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负面作用的直接受害者,大 量的污染,被随意分割、覆盖和填埋以及不合理的改造严重削弱了其生态基础。随着人们环 境意识的觉醒,河道环境价值受到重估,并出现了一批经过重点景观设计的“明星河流”, 对提升周边区域活力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明星河道而言,中小河道的存在更为普遍, 而且在改造的规模和投入上更小,便于分散管理,对于城市区域环境的改善具有更为重大的 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应从“明星河流”转向中小河道的观点,将研究重点放在后者。 城市中小河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原来就具有紧密关系,在城市环境危机和人居环境 两大议题的背景下,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将是河道环境设计的主要趋势。而根据 发达国家在河道环境改善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当今生态型河道已经成为河道环境设计中的主 要类型。然而目前我国城市中小河道生态基础脆弱的情况急待改善,要建立理想的生态河道 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现实的状况又急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河道环境,在这中间, 寻找一种恰当的设计方法成为环境设计者的责任。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自然化”的设计 方法。所谓的“自然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城市中小河道环境的设计中应该是 在了解河道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尊重河道的自然生态过程的设计;其次是在设计中运用自然 的元素,创造更有利于自然界的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最后是通过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 相处来为人类自身谋利益。要实现“自然化”的环境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并且河道本身是 一个复 杂的生态系统,应在恰当的设计决策下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本文此也对展开并进行 了论述。 实现自然的河道环境是一个生态修复的过程,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方法,本文提出了在 满足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景观最大化的河道生态工程方法。 在结论部分本笔者对“自然化”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城市河道环境 设计的深入思考以及展望。 关键词:中小河道 环境设计 自然化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均质化和同样化在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文化也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有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内涵,朴实宁
当代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生长基本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中心城区与郊区。论文关注的正是这一背景下中心城区的生长与再生的复杂状态,其着眼点是中心城的住区重构。论文探讨了城市住
学位
历史街区的规划,负担着传递历史文化信息、记载城市发展脉络等人文方面极其复杂的任务,与旧区改造大不相同,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然而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由于观念的落后或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广场设计。为了创造四维的广场,要综合运用分解、组合与变化等等空间构成手法,使空间形式更加完美。同时,要注重时间构成,强调时间因素,从历史文脉、
本论文由国内外有关滨江、滨水地区环境更新与开发研究实例的介绍、比较和分析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环境设计研究的思想、方法和过程,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从而归
本文在对天津市近十年来旧厂区再开发轨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用后评价,总结天津近十年旧厂区土地更新的得失之处,从中归纳城市旧厂区再开发的影响因素、规划目标、开发模式,同
该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现代社会建筑形态之中的建筑创新理论和实践问题.将现代建筑创新主体、客体及机制置于研究和分析的视野之内,并着重对建筑本体的三个不同层级的各相关
本文在以往对于建筑空间形式系统的研究之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其背后,对该系统的产生根源、设定基础进行详细解释.文章对于科学中学科体系建构原则的设定为全文的基础,展现了科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为规划工作人员提供了简单、方便、有效地分析工具.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于1999年首次开发的HAP系统的计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地点越来越集中于室内空间,使得人们和家具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家具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优秀的家具设计是提高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