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批评史家和重要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韦勒克(1903—1995)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国内除了翻译过来的美国马丁·巴科的《韦勒克》和两篇博士论文之外,还没有一部研究韦勒克的专著,对他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几篇文章和重要理论观点的引用上,尤其对他的批评史和批评史观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足。本文归纳概括出了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即在“透视论”的指导下,以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结或历时性考查与共时性探寻的历史交叉为坐标,以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相统一为思维方式,以宏观整体把握与微观具体阐释相结合为主导的多元、综合、辩证的文学批评史观。本文以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为切入点,以他的《近代文学批评史》为主体,用他的其他的论著作理论支撑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史观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四章: 在引言中,首先阐述了本选题的缘由、创新价值和“文学批评史”的不同内涵,以及本文所采用的观点,旨在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加以规范和明确。在第一章中,整体上对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主要讨论了受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布拉格学派批评、现象学批评和新批评等对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影响。在第二章中,重点归纳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基本内容。阐释其丰富内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共时研究即“理论文本中心论”;其次是历时研究即“比较文学论”;再次是整体研究即“三位一体论”;最后是辨证研究即“以历史为‘原型’的辩证论”。在第三章中,集中讨论了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特点。《近代文学批评史》是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具体体现,本章主要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的基础上,对他文学批评史观特点做宏观和微观的研究。首先是宏观整体特点即系统性和丰富性,具体包括:宏观思维和整体结构的高屋建瓴;客观辩证性;整体系统性;思维多样性。其次是微观具体特点即科学性和多元性,具体包括:各个击破、逐步渗透的现象学“还原”;重要批评家整体思想的勾勒;关键文本的深刻阐释;思想主张与批评实践相兼顾的客观描述。在第四章中,全面探讨了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的影响和局限。首先概括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在西方批评史研究中的位置和影响。其次主要探讨其在我国批评和批评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用批判的眼光,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史观进行客观的评价,汲取精华,接受教训,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史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在结束语中,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史观的现代意义作了简要阐释,它不但可以对我们的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