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拟通过文献检索及理论溯源,阐述前列腺与“奇恒之腑”的关系,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的理论内涵及临床意义:通过运用补肾导浊观察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探索其对CP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影响,并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作为对照,探讨补肾导浊法在CP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明确补肾导浊法是治疗CP的根本大法,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理论研究:首先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检索获得相关文献题录。以“精浊”、“奇恒之腑”、“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选择加权、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进行扩展检索,获得文献题录,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剔除与研究明显无关的文献并获得题录,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获得文献原文。通过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找并筛选古代医家著作,收集医家对“精浊”的医案医论,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回顾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对其的认识。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211例,分为治疗组131例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补肾导浊颗粒,水冲服,每次200ml,2次/日;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0.2mg,1次/日,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患者填写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候积分、并取前列腺按摩液(EPS)作镜检。评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疗效。通过证治效果反馈,结合文献溯源,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结果:(1)补肾导浊颗粒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可有效治疗CP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中的疼痛、生活质量、排尿症状等方面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导浊颗粒盐酸与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在改善排尿症状方面相当;在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有显着差异,补肾导浊颗粒在疼痛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3)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补肾导浊颗粒对治疗前后EPS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并没有改善EPS的疗效(P>0.05),说明补肾导浊颗粒能明显改善前列腺液中WBC、卵磷脂小体。结论:补肾导浊颗粒可有效治疗CP,并能降低NIH-CPSI评分指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前列腺液积分。补肾导浊颗粒可能通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调节免疫机制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来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