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小卫星研制正在经历从单一型号向多型号的转变,批量化生产要求尽量生产定型化产品。本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产品保证理论,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实践的“1+6+2”可靠性分析方法、“九新”风险分析方法、航天产品数据包、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标准等产品保证的技术和方法,指出目前产品保证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组织体系、任务需求和人员变动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模式容易形成条块分割,在型号资源方面形成重复配置,不利于资源的集约管理和使用;在航天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团队协作性较差;定型产品在研制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会由于产品保证控制不够严谨而导致产品状态的变更;产品定型的信息系统相对落后,各项目办之间或者主管设计师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通,甚至某些产品质量信息、问题归零处理、完善产品能力等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研制人员的变更,产品定型过程中的技术文件、关键特性文件没有形成数据包,不利于人员的交替。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小卫星定型产品精细化产品保证方案,强调产品保证的系统性,即从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控制、强化质量基础建设三个方面,强调对关键环节和变化的控制,要求进行细化和量化管理。因此小卫星定型产品保证需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在企业层面建立定型产品,开展产品保证工作的共用平台,二是从企业层面提供产品保证专业支撑与保障,三是在企业层面统一组织各型号开展产品保证活动。将此三个方面贯穿到小卫星定型产品的从设计策划到发射场的全周期产品保证的各个环节,注重源头,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以及“质量问题归零过程受控”。本研究对提高未来小卫星定型产品的产品保证水平具有实际意义,对国内大卫星的定型产品的产品保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