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害人谅解虽然未被明确规定在我国刑法中,但其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酌定从宽处罚情节,同时也是被害人拥有的一种可以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权利,比较广泛地适用于司法实践当中。刑事案件中达成了被害人谅解,往往意味着已经部分实现了发动刑法意欲达至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目的,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要求,所以,这些案件在刑事责任方面,与不存在该情节的同类案件相比,有所降低甚至免除。但是,由于被害人谅解情节在我国刑法中尚无明文规定,仅刑事诉讼法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特别程序专章中有所涉及,而其他各处则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规定。因此,在我国,被害人谅解情节在法律和司法解释相关规定中的适用范围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即应然与实然的差别。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我国裁判文书网上按照特定方式抽样选取的裁判文书展开调查统计,并对涉及被害人谅解情节的刑事案件进行实证考查,将其与相关法学理论、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从被害人谅解适用案件范围的应然与实然的差异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确定被害人谅解适用案件范围的改进措施。文章根据研究进程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概述被害人谅解,即把被害人谅解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概括,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包括被害人谅解的概念、被害人谅解影响量刑的根据和我国被害人谅解的相关规定。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提炼不同类型被害人谅解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归纳被害人谅解的概念和特点,在追溯被害人谅解影响量刑的若干理论根据的同时,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相关规定进行介绍并提出个人见解。即主要从法学理论的层面入手,围绕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展开剖析,尽可能地从学理和法律相结合的角度描述被害人谅解应然的适用范围。即,被害人谅解可以适用于侵害个人法益的大多数犯罪。接下来,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助于提供相关司法大数据的网站,对通过一定筛选方式选出的涉及被害人谅解情节认定并影响刑事责任的案例,加以统计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谅解案件实然的适用范围。这部分论述主要基于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网的相关判决书进行选取、统计、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被害人谅解这一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实际适用状况。即被害人谅解不仅适用于侵害公民个人法益的犯罪,也包括一些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前两个部分通过对比产生的差异展开,这些差异反映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适用被害人谅解情节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理论与实践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一致,并根据第一部分基于理论得出的应然状态来对第二部分统计结果反映出的实然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第二部分中的数据也为第一部分中的理论提供论据支撑。文章论述的第四部分主要围绕合理界定被害人谅解的适用范围展开,即解决被害人谅解适用范围理论与实际、应然与实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更加具体而清晰地展现出某些类型的刑事案件适用被害人谅解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提出合理的司法适用范围。最后,重申上述主干内容并提炼出本文的结论,用以解决合理确定被害人谅解适用范围的问题并收束全篇。即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可以适用被害人谅解,且适用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即将一些以侵害个人法益为主的犯罪和可以还原为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纳入到适用范围中来;而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大多不宜适用被害人谅解,即使在特定案件中适用,也应当对其适用范围严格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