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OH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结构和催化性能的探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提出的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而其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技术是这种转变的有力支撑点。由煤转化而来的合成气,再经催化转化变为清洁燃料低碳醇是现代煤化工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实现由“黑色”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一大途径。本课题组在前期利用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 Al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和乙醇选择性,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完全液相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其中的Al并不是以常见的γ-Al2O3形式存在,而是以AlOOH形式存在,但迄今为止对AlOOH的催化作用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刻。本文通过沉淀水热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AlOOH,并将其和工业甲醇催化剂C302混合后形成的复合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了CuZnAl催化剂,并比较了不同沉淀剂、原料配比和水热温度对它们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试图获取AlOOH在合成低碳醇中的催化性能。本文通过XRD、BET、FT-IR、H2-TPR、NH3-TPD-MS、CO2-TPD-MS、TG-DTG手段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沉淀水热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出适宜结构的AlOOH,并将其与工业甲醇催化剂C302机械混合形成的复合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有利于低碳醇的生成。利用沉淀水热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的AlOOH和C302得到的复合催化剂C-2+C302和U-4+C302,其CO转化率分别达到14.8%和31.9%,C2+OH选择性分别达到13.5%和11.2%。研究发现AlOOH的适宜结构主要体现在:具有适宜比例的强弱酸中心及较大的孔容,同时发现机械混合法会影响催化剂中铜物种的形态。2、采用一步法制备的CuZnAlOOH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亦可以合成低碳醇,其C2+OH选择性与复合催化剂相当,但由于CuZn组分与Al组分作用方式不同,使得活性出现下降,其中当Cu:Zn:Al=2:1:0.8时,C2+OH选择性达到12.9%,CO转化率仅为4.2%。3、研究发现具有类水滑石结构的CuZnAl-HTLcs催化剂具有合成低碳醇的能力,其活性高于一步法合成的CuZnAlOOH,其中当Cu:Zn:Al=0.4:0.6:1时,CO转化率最高达12.5%,C2+OH选择性最高为13.8%,对此类催化剂的深入研究可为今后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内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水利工程。为了解决好高寒高海拔地区灌浆所遇到孔斜率控制及特殊工况下处理工艺等问题,通过不断地试验与完善,获得
  小湾拱坝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规模巨大,初期蓄水历时长,对大坝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高。结合小湾水电站工程蓄水的需求,对300 m级拱坝初期蓄水安全
会议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各国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开发清洁新能源成为研究的重点。DMFC(甲醇燃料电池)作为洁净能源之一,具有操作温度低、噪音
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酸性指示植物,由于其兼备孢子繁殖和根蘖克隆繁殖的双重繁殖方式,加之含有较多的化感物质,常常排挤其它植物的生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也将对基建行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自20世纪末三峡工程首次引进并推广以TGPMS
会议
  由于泥沙淤积等原因,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调节库容等究竟损失了多少,这些都是防汛和电站经济运行最关心的问题。传统的库区测量方法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且要求通视,并受
会议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乙烯装置及其下游装置生产的“三烯三苯”是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的基础原料,所以乙烯
胶凝砂砾石中,胶凝材料用量较少,长期耐久性指标相对较低,为了保障大坝长期运行安全,永久工程需在坝面采取一定的防渗保护措施.本文围绕中国第一座胶凝砂砾石坝永久工程——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表面标记基因遗传信息及其产物蛋白的抗体在精原干细胞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面标记基因的cDNA序列可用于SSCs的转录表达
  大坝通过拦堵在水库里的泥沙,阻断了河流中输沙的连续性,从而导致了水库库容和发电量的减少、下游河道侵蚀以及下游生态系统的破坏。随着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新一轮水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