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动输入的合理选择一直是制约时程分析法广泛应用的一大瓶颈,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选波方面已有一些较为合理的控制指标和选择方法,然而依然可能出现离散的计算结果。各国学者对于地震动参数的选择也并未达成共识,因此研究表征地震动特性对结构响应影响大小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具有重大实际意义。解析模式分解(AMD)理论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时频分析手段,能够灵活方便地分离出信号的高频和低频成分且效果极佳。本文首次将解析模式分解理论运用于地震动特性指标的研究中,用其分离出地震动中对结构非线性响应起控制作用的分量并构建地震动强度指标,通过与框架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其能准确反映地震动对结构非线性响应影响的大小。具体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依据一定原则选择2组共60条地震动记录,并按规范要求设计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罕遇地震下的4榀框架结构,建立其OpenSees模型,以所选地震动记录为输入计算结构的非线性响应。(2)运用AMD算法提取上述地震动在结构基本频率以下的低频成分S1,作用于对应的框架结构计算其非线性响应,并与原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对于基本周期较短以第一振型为主的结构,对结构响应起控制作用的地震动分量为结构基频以下的低频分量。(3)以结构基频以下地震动低频成分为主,对高频成分以结构振型参与系数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得到考虑部分高频成分的低频波S作为对S1的改进,将S作用于结构所得响应与原地震动作用下结果对比可知,对于受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的结构,S是控制其地震响应的分量。(4)取S1、S的最大峰值分别为特征峰值一、二,通过二者与4榀框架结构最大非线性响应之间在发生时间和数值上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均与结构最大非线性响应在发生时间上对应一致,数值上的线性正相关性很强,且特征峰值二的效果优于特征峰值一。(5)另选30条地震波作用于4榀框架结构,所得结果与上述结论均一致。可见,本文所提特征峰值一、二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地震动对框架结构非线性响应影响的大小,可作为合理选择地震动输入时的参考强度指标,且相比而言,特征峰值二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