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技术在分流高危型HPV感染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并分析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生存率的差异,凸显早诊早治工作在宫颈癌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分别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94例宫颈疾病患者以及135例高危亚型HPV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法,收集取材宫颈组织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PCR)技术定量分析宫颈组织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以及甲基化率,研究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差异,分析PAX1基因甲基化在分流高危型HPV感染者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第三部分选择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来自6个街道社区随访277例宫颈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不同分期的子宫颈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生存率。属宫颈癌的现况调查,凸显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迫切性。 结果: 1、宫颈疾病患者及高危亚型HPV病毒感染者PAX1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 本次研究发现,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组、宫颈上皮低级别病变组和正常宫颈组的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依次分别为11.01%,5.74%,5.02%。对3组资料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资料两两相互比较,结果除外正常宫颈组和CIN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外,正常宫颈组和CIN2/3组之间、CIN1组和CIN2/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可有效鉴别诊断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与低级别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79,诊断阈值为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5%、80.05%。 2、PAX1检测对于HPV感染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高危型HPV感染者中宫颈癌以及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PAX1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织。焦磷酸测序结果也表明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参考诊断阈值为9.51%时,PAX1基因甲基化的定量分析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85%。 焦硫酸测序技术对检测PAX1基因片进行测序,可以高效、快速、定量且结果直观地判断病变结果,有助于分流高危型HPV感染者,进一步完善补充现有筛查方法。 3、早诊早治使宫颈癌患者生存明显获益。 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TNM分期(TNM早期1-5年总体生存率为91.75%、87.63%、86.70%、83.19%和83.19%;晚期为56.97%、46.61%、27.97%、27.97%和27.97%)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2=33.1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TNM高分期是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期(HR(95%CI)=6.267(2.914-13.475),P<0.001)和肿瘤相关生存期(HR(95%CI)=6.560(3.041-14.154),P<0.001)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未选择手术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期(HR(95%CI)=2.046(1.012-4.140,P=0.046)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宫颈癌筛查采用PAX1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可高效地分流出高危型HPV感染者,筛查出有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风险的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适用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