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也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部文献。近年来,虽有学者致力于《管子》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管子》历史思想的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在天人关系上,《管子》具有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认为上天的旨意、命令可以主宰社会治乱和个人的命运,只有敬重并祭祀鬼神,鬼神才会赐福;国家大事往往要受到鬼神的支配,君主的决策也往往听从于鬼神的意愿。《管子》在肯定天命鬼神存在的同时,认为天命鬼神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也是有限度的,人事人为可以影响天命鬼神,应重视人事人为的作用。对于古今是否有变化,《管子》具有历史在变的思想,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朝代不断更迭,治国措施、法令制度、社会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等都相应在变。关于历史变化的形式,《管子》持有物极必反的思想,提出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终则有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管子》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主张随时而变、因俗而动、与时而化。《管子》肯定圣王对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带有明显的圣王史观,指出圣王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主宰者,其思想、行为应是人们效法的楷模。管理官吏、教化民众关键在于君主,国家的生存或败亡取决于它的君主。《管子》具有“以百姓为天”的思想,“天”者君也,引申为依靠,是一种以视民众为本、为民众服务、帮民众致富、替民众谋福、让民众满意、得民众拥护的思想。《管子》认识到民众在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中的作用及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时要虑及民众的意愿和利益。《管子》重视民心向背,关切民生疾苦,尊重民众的生存权,反对暴虐民众,如果苛刻地对待民众,残酷压榨民众,民众就会推翻君主的统治。《管子》强调民众对于国家兴亡、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君主治国施政的出发点应当“始于爱民”,而治国施政的途径和手段即是富民。《管子》主张本末并重、农工商并举,指出粮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并从战略上来认识粮食生产与积存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立足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君主应“以务本富民为先”;提出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强调经济发展对教化民众、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轻重之术是治国的根本方法,将轻重之术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危的高度加以认识。《管子》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学典籍,但书中有大量的对历史思想的论述,如天人关系、古今关系、圣王史观、民本思想以及重视经济的思想等,都反映了其独到的见解和对历史的深刻体验。有鉴于此,本文从史学的角度对《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历史思想作尝试性地探讨,挖掘《管子》历史思想的丰富内涵,从宏观上对《管子》的历史思想进行归纳概括,把《管子》书中的历史思想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其所蕴含的极为渊博的思想内容,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