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下溶洞顶板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在我国广泛分布,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将不可避免地在岩溶地区兴建,岩溶地基的稳定性已成为困扰工程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因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多采用桩基础,所以研究将高层建筑桩基作用在溶洞顶板之上是否可行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为深入研究高层建筑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这一课题,论文结合深圳市坪山新区某高层住宅工程项目,在详细调查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证明了在岩溶地区进行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时,将桩基础作用在溶洞顶板岩层上是可行的。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1、研究区岩溶中等发育,隐伏岩溶主要形态为土洞和溶洞。场区发育的溶洞属小型~中型溶洞,钻孔遇洞率为15.38%,线岩溶率为0.66~22.10%,多以单层溶洞为主,也有多层串珠状溶洞发育,并在竖直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  2、对溶洞顶板失稳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溶洞特征及埋藏情况、洞内充填情况、外加荷载的形式及大小、地下水等六个方面。  3、建立了溶洞顶板和桩基相互作用的概化模型,并对桩基荷载作用下的溶洞顶板进行了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验算。此外选取研究区有代表性的单体溶洞和双层串珠状溶洞两种计算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基荷载作用下的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  4、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高层建筑桩基下的溶洞顶板进行了静荷载下的数值模拟。建立了单体溶洞和双层串珠状溶洞两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从应力、应变、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等多种角度出发,溶洞顶板均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半刚性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由于车辆荷载、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路面的使用性能逐年下降,同时,新修的路面也出现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伴随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垃圾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二次污染物”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问题,目前一直是国内外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基于西安江村沟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检测分析了渗滤液处理厂渗滤液原液、调节池出水、生化出水、浓缩液等四个阶段金属离子含量及其变化并分析了金属离子变化的可能原因;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四个阶段
学位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应该追求既可靠又经济的目标,然而现有的规范对两者的考虑还不够。本论文从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两方面入手,开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承载力高而造价低,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广泛。然而长久以来由于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对结构的耐久性重视不足,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达不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大量路线不可避免的会穿过一些软土地层,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软土地基具有孔隙
由于受拉钢筋暴露的混凝土梁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降低,基于变形协调的极限弯矩规范公式不再适用,本文对13根部分受拉钢筋暴露的混凝土梁及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
随着防灾减灾研究工作的深入,灾害信息量不断丰富,城市现代化建设也对灾害信息的发布与灾害数据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防灾数据共享和建立快速信息发
由于自身特点,工字型梁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当中,是一种普遍常见的钢结构构件。平腹板工字型梁在使用中常会产生如下现象:当腹板较薄时,容易发生腹板失稳;当跨度较大时,容易产生整
桩基础的设计,包括桩基承载力、变形及抗震设计,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桩-土相互作用和土的变形特征、桩的变形特征和外部荷载形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其复杂性,迄今为止,工程上
目前,工程类比法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支护参数的设计当中,基于此设计的支护体系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支护功能或作用,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足够实测数据的支持。为了深入